2017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对策:国务院研究室调研成果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广东省促进民间投资的做法与启示

陈祖新 范必 马衍伟

今年上半年,我国民间投资增速及其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出现“双降”,而广东省的这两个指标却保持“双升”: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全国16.8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高于全国l.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的持续较快增长,为广东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增添了新活力。为摸清情况、分析原因,最近我们到广东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广东省促进民间投资的做法

主要是:

(一)细化实化深化政策,给民营企业家吃上“定心丸”。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广东省以更高的标准加以落实。“规定动作”行动早、抓得实、把握尺度准,中央政策能及时在粤“对号入座”。同时结合省情出台“自选动作”,先后推出《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实施细则》《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等23个文件,形成了有特色、可操作的政策体系。这些举措创造了良好环境,增强了民营企业家投资信心。

(二)力推“放管服”改革和政策公平,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广东省“放管服”改革起步早、力度大、程度深,在全国率先完成“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之后又加快推进“五证合一”。通过改革,企业登记注册条件更宽,市场准入更加便利。实施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做到了标准化审批、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形成“企业投资便利、政府权责清晰、监管服务到位”的新机制。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土地供应、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价格等政策上都一视同仁,民营企业因此减轻了负担。

(三)敞开市场准入大门,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广东省本着“非禁即入”的原则,最大程度突破投资“禁区”。在基础设施领域,民间资本参与建设高速公路项目26个,总投资约1900亿元,已通车运营项目l5个。民间资本投入跨流域调水工程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44.8亿元,通过建设—移交模式(BT)参与公益性水利建设投资超过60亿元。在社会事业领域,民办学校占全省学校总数的42.8%,在校生占全省学生总数的28.5%,办学规模全国第一。文化领域全部向民资开放,民营文化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和投资额均占全省80%以上。民营医疗机构数量已占全省半壁江山,在医保定点、120急救医疗网络服务、医院等级评审、医生职称晋升等方面与公立医院无差别。在金融服务领域,民间资本在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总股本中的占比分别超过35%、80%和50%。民间资本在全国率先发起设立微众银行。上市企业中90%以上是民企,直接融资金额及占比都居全国首位。针对民营企业投资资金分散的状况,支持成立了由多家大型民企共同参与的跨界投资合作平台“粤民投”,集中资金开展金融服务、新兴产业投资和企业兼并重组。在国防科技领域,积极推动军民融合,支持民企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去年40多家民企完成了军工科研生产登记,24家民企通过保密资格审查,9家民企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资质,大量民间投资进入通用航空。在电力行业,除核电外,电源项目已对民间资本全部放开,不设任何壁垒或排他性要求。民营企业控股的发电机组总装机约l000万千瓦,占全省的l0%左右。

(四)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开辟了民间投资新渠道。广东省对国企通过改制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开展员工持股、吸引股权基金等,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为了发挥省属企业的改革示范作用,省国资委联合金融机构,以“母基金+子基金”的形式设立广东国资改革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省政府主动为国企与民企联姻当“红娘”,多次举办合作洽谈和项目对接活动,推出234个国有企业招商项目,引入民间资本1000多亿元,涵盖基础设施、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等十多个领域。截至去年底,全省混合所有制企业3903户、占全省国有企业的37.6%,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混合所有制企业。如某家省属国企,一度资产负债率高达116%,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通过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引入民间资本近30亿元,短期内优化了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这不仅化解了企业燃眉之急,保住了3000多名员工的就业,也为民间资本开辟了投资新渠道。

五)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保障民间投资获得稳定收益。广东省推进PPP模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做法。一是完善制度框架。先后出台了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模式、加强PPP项目管理等3个政策性文件,明确了投资领域、运作方式、回报机制、退出机制、纠纷解决机制、风险防范措施等细则,使PPP模式能够有序规范地推进。二是增加PPP项目的政府资金投入。专门设立了PPP融资支持资金,同时设立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等23支专项基金,并明确了基金的用途和责任,使民营企业看到了政府的“真金白银”,增强了投资合作的信心。截至目前,省级财政为这些基金出资400多亿元,可以撬动社会资金10倍左右,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三是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和动态调整。省发改和财政部门分别建立了PPP项目库,对成熟项目重点关注其签约和实施情况,对新发起项目重点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四是加强PPP项目推介。省相关部门举办了多次PPP项目推介会,共推出431个、总投资超万亿元的项目。五是协同推进项目落地。将项目管理责任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并对每个项目明确合作签约、开工建设、完工验收等各阶段的进度要求,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协同推进工作体系。

(六)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增强民间投资合力。现在一些地方干部不愿与民营企业打交道,这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广东省率先出台了《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党政干部同民营企业交往,不能为官不为,也不能勾肩搭背,要做到有交集不搞交换、有交往不搞交易。民营企业也要洁身自好,守商规走正道,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投资。有了这个规范性文件,党政干部和民营企业交往就有章可循,增进了信任,打消了顾虑,民间投资相向而行的合力更足了。

二、广东省促进民间投资的启示

广东省经济总量全国第一,非公经济和民间投资功不可没。新的形势下,广东不懈探索促进民间投资的有效做法,取得了积极效果,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主要是:

——思想重视、工作到位必然有好收获。广东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发展,像抓公有制经济一样抓非公经济,积极支持民营企业、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力亲为,各级政府部门放低姿态、主动服务。还建立了促进民间投资的主体责任制,将落实民间投资政策作为重点督办事项,把民间投资好不好、快不快作为考察相关干部业绩的硬杠杠。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厚植了民间投资快速增长的“沃土”。

——政策既要“看得见”,又要“享受得到”。在广东,党和国家的政策不仅体现在“红头文件”中,更是落到实际行动中,明显改善了民营企业在粤投资预期。对中央出台的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属“块块”范围内的事,省里一概落实到底。比如,中央要求降低企业成本,省里就克服重重困难,下决心全部取消省级决定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条条”范围内的事,也按照中央的方向和原则,本着促进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目标要求,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比如,在民办教育、民办医疗等方面,广东比其他地区就有新突破。

——不懈创新才能拓出投资发展的新天地。创新无极限。广东民间投资之所以保持旺盛活力,创新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无论是“放管服”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是拓展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完善PPP模式等,广东都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超前一程。正是因为创新,化解了民间投资遇到的许多困难和矛盾,开辟了民间投资的新空间。事实上,当前广东民间投资很大部分投向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也与广东多年来大力推动创新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密切相关。

——敢干事能成事既需激励又需约束。地方党委和政府促进非公经济和民间投资发展,应针对一些干部不作为的问题,主动为敢担当的干部作后盾。在保证干部廉洁行政的同时,鼓励先进,为他们撑腰鼓劲,并建立容错机制,对努力干事、干净干事但出现过失的干部,给予应有的包容和爱护。

2016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