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活着的意义:总有力量令生命真谛触手可及
很多人说宇宙是没有意义的,我并不否认。从宇宙的视角来看,人的一生的确非常短暂,而且毫无意义。但所幸的是,人类建立了社会,这是自然界其他种类的生物所不具备的能力。在社会的大家庭中,人类为生命赋予了意义,至少知道了为什么而活。遗憾的是,这只是一部分人所能达到的境界,还有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很多人将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工作,或者整日在工厂里不分黑白地工作。不可否认,工业革命的成功的确给很多人找到了活着的理由,但这却使人感觉到忧郁和乏味。
因此,如何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使命、如何在工作中找到存在的意义就成了人们迫切需要知道的事情。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人类总是在互相帮助中发展和成长;离开了奉献,人们的认知将会停滞不前,社会也将不再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奉献与工作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提高自己,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学会奉献他人。
1.能够同命运较量的勇气——工作
有一种事实我们无可否认,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的中心逐渐从精神世界转移到了感官世界。这期间一共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比较缓和,一个阶段比较剧烈,我们不要把二者混淆在一起。在最初的时候,人们生活的全部都是属于感官世界的,这个阶段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这个时期漫长而艰辛,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让广大劳动人民苦不堪言。但是,人们并非一无所获,从劳动中,人们勉强可以自给自足。生存问题得到保障的人们开始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因为感官世界太过于凶险和恐怖,在这种恐惧心理的催动下,人们尝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有不少智者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他们认为,由于人类长期与宇宙隔绝,不了解真理,所以会在生活中处处碰壁;如果能把人类和宇宙联系在一起,就可以逢凶化吉,获得永远的快乐。
有了这种思想后,人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改变,只要出现了对生命不利的事物。如灾难、疾病、贫苦等。我们就会用理性的精神进行批判和解读。因为在我们相信,在人类生活的世界之上,永远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绝对规则或真理存在。所以,我们无须对眼前的困难有丝毫恐惧,因为这一切都是虚妄。
但是,我们既不知道这个绝对的规则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利用它,只能想象着它找到一种心理安慰。这个愿景也越来越被认为是难以实现。后来,人们想到了一种完成愿望的方式,就是工作。它可以使我们摆脱生活的无聊,让人生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愿景。如果生命有意义的话,那这个意义也必须从工作中获得。而目前看来,工作确实可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首先,它可以将人力很好地组织起来,使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不仅带动了整体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每一个人的个体贡献。在工作中,人们实现了暂时的团结。无论在人类历史中的哪一个时期,工作都可以把个体组织到一起,让他们共同完成某项艰巨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人们知道了自己的优点,也了解到了自己的局限。有了工作的存在,我们不会为了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而泄气,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创造奇迹的无限可能。工作让我们有了和命运较量的勇气,这也足以减轻命运带给我们的巨大压力。
在工作之中,我们可以暂时忘掉经院哲学和唯心主义的局限,我们不再讨论精神与宇宙的关系,不再考虑终极真理,因为在此时,工作就是人们生活的全部意义。
遗憾的是,我们很快又对工作产生了怀疑,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怀疑程度变得越来越明显。在最初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把全部的心思用在工作上,虽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不富足,但我们陶醉在因为工作而产生的成就上,暂时忘记了任何不愉快。可惜的是,随着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日益加深,精神逐渐无法填补物质的缺失。一方面,人们的工作时间与强度不断增加,而资本家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却很微薄,他们对劳动者的生活状况漠不关心,仅仅把劳动者当作实现目的的有意识的工具。另一方面,工作内容日益细分,这让人的能力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劳动者的能力只用了很小一部分,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人类价值的压抑与浪费。
另外,人类每天都为了工作忙忙碌碌,消耗了大部分的时间,甚至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人们根本没有时间丰富精神生活。在这些因素作用下,劳动人民与工作的矛盾日益突出并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凸现出来,人们担心工作会迷失自我,带来生命力的降低和精神世界的匮乏。
有了这个尖锐的矛盾之后,解决生命意义的问题便显得十分渺茫。也许在一定的时期内,我们可以通过工作来安抚躁动的欲望,但不可能无限制的压制。虽然大文豪伏尔泰告诉我们工作能够驱除无聊、贫穷和堕落,但实际上,工作目前能解决的除了无聊问题之外,别无他用。
事实上,我们在工作中做牛做马,所谓的了解真谛只不过是没有时间思考而已,工作无法引导我们向善,无法让我们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无法让精神和宇宙结合成一个统一体。
感官世界对于精神世界来说,依然是陌生的存在,尽管它充满了创造力和活力,但依然无法与我们的精神世界相提并论,因此,精神在目前看来,很难为我们创造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现阶段一直都在工作的束缚中无法自拔。
因此,在这场精神与工作的较量中,生命的意义被彻底撕裂,到了我们无法掌控的地步。走出这个困境的道路有很多,可行性最强的就是抛弃所有旧观念对我们的影响,完全依靠感官系统来认识这个世界,即依靠经验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抛弃旧观念的束缚后,我们的愿景不需要另一个未知的世界来完成,也不必假想一个虚幻的世界,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真理只需要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寻找即可。
中国的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原意是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这也可以用在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即选择你所热爱的职业,那就相当于脱离了工作。至此,无数的劳动者被共同的爱好和目标联系到一起。在这里,人们的创造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是现代运动改革的力量源泉。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我们试着将生活根植于感官世界,同时又不放弃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生命意义的探索。
这是一项伟大的运动,如果在实践中遭遇了失败,我们要么暂时放弃对于生命意义的幻想,要么再次努力,探索出一条新的、并且超越经验主义的发展道路,我们对于这个问题必须要谨慎对待,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每个个体的利益,同时也关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并不是某种时尚的理论,而是一股谁也无法阻挡的历史洪流,它不属于任何时代与任何哲学家。事实已经证明,新旧观念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无论是经院哲学还是唯心主义都无法遭到令人信服的人生意义。所以,我们只能立足于现实,在感官世界中寻找,并在此基础上想方设法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工作曾经使我们产生快乐感和成就感,但那都只是暂时的,在勤苦的劳作之后,我们没有时间填补精神生活的缺失,在资本家的剥削之下,我们也很难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两者都缺失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折中考虑,既然感官世界中的工作无法避免,那我们不如想方设法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物质需求就会和精神需求同时满足,而在这个时候,生命的意义便于工作的意义相同了。
2.探寻生命意义的核心
如果我对一个人说: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他很可能难以做出回答,甚至是干脆嘲笑我想出这么一个无聊的问题。的确,很多人都不想让这种问题困扰自己,即便是当今的很多哲学家,也只会找一些冠冕堂皇的书面语言搪塞。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问题从人类萌生出自我意识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但是,这个问题研究了数千年,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也许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如果一个人一生平平稳稳,没有发生过重大变故,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没有研究的价值。只有当人遭遇重大的挫折时,才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通常,人们不会用语言表达生命意义的内容,而是在行为上诠释。当我们用一段时间仔细观察一个人时,就很容易从他的表情、动作、习惯等方面找到他对生命意义的看法。而他本人也可能认为,他就是以这种方式存在的。
生命的意义多种多样,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而且,每个人的生命意义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漏洞或局限性,并非绝对正确。但是,只要有人对此表示肯定,那就并非完全没有价值,而且,肯定的人数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后来,人们通过不断的梳理总结,提出了一个相对合理而且能够应对绝大多数现实的生命意义,并把它作为当前时代的主流世界观。而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围绕着这个主流的世界观产生的生命意义才是正确的、合理的。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正确仅仅是相对于人类而言,对于整个宇宙,它则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有很多人认为,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不同,因此可以天马行空的诠释,不需要任何限制。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看法。在我看来,人类并不自由,生命的意义要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首先便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因为它孕育了我们,而我们也必须依靠它所提供的匮乏资源繁衍生息,离开了地球,我们便无法生存。所以,迄今为止,人类所有的活动,都是对我们所处的世界的解读。在它的基础上,我们才形成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自己所处的世界陌生而恐怖,充满了诸多的未知事物。所以,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以及幸福生活,必须要竭尽所能的探索世界,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虽然我们永远无法得出完美的答案,但我们仍然要不断地追求和探索,而生命的意义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形成的。
其次,我们还要明确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并不是唯一的人类,在地球上,还生存着其他的人类。我们必须要和他们建立某种联系才能更好地生存。单一的个体极为脆弱。无论他多么勇敢和充满智慧,都不可能单枪匹马的独立生存,更不用说发展,所以,单独的个体如果想要繁衍生息,就必须要和其他个人产生联系。为此,我们必须要在人与人的联系中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知道,人类的绝大部分活动都是建立在与他人的联系中的。因此,讨论生命的意义,也不能离开对于其他个人的讨论。
最后,我还要提出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那就是人类有性别之分,无论是男人和女人,都避免不了情欲、爱情和婚姻,这是繁衍后代的基础,所以,生命的意义也不能回避两性关系。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当我们再来讨论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时,可以从社会、性别和职业三个领域来分析。
其实,每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都与他对个人遇到的问题所作出的反应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某个人对于工作很懈怠,爱情上也不顺利,朋友也非常少。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是他把和其他人交往看作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他对人生的看法也许是认为挫折大于机会,人与人之间只有尔虞我诈,在这种世界观之下,生命的意义对他来说,就是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在这个意义的指导下,他的行为就只能是封闭自我,拒绝和外界接触了。
反之,如果一个人对于工作非常满意,并且能取得骄人的成绩,他的爱情美满幸福,并且朋友众多。那么,我们可以基本断定他一定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相对的,生命的意义对他来说就是和同伴共同进步,一起创造幸福的生活。
通常,那些在社会上被认为是失败者的人,如犯罪分子、精神病人、酒鬼和无所事事者等,他们之所以会被定性为失败者,就是因为他们并不认同自己所处的社会,即他们没有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世界之间的紧密联系,他们的严重的生命意义脱离了必要的限制条件,变成了只属于他自己的自私行为。例如,当一个杀人犯拿着尖刀刺入别人的身体时,他觉得这是一种自尊的表现,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因为这个行为,他感觉自己可以高人一等。但实际上,只是他自己这么认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个体却并不这样认为。因此,这个杀人犯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脱离群体的个人行为,他所认为的意义也是虚幻的。可以这样说,我们相对于他人的意义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意义,倘若我们想让你自己在社会上变得举足轻重,那么我们必须要对这个社会以及他人有所贡献。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在古罗马元老院,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元老,人们都把他当作通晓万事万物的先知来对待。有一天,他对大家说:“三天之后将是世界末日!”这句话引起了罗马共和国绝大部分人的恐慌,在他的影响下,很多人变卖或花光了所有的财产,惶恐的等待着末日的降临。但是,当三天过去后,世界末日并没有到来,甚至一周之后世界还是没有任何变化。愤怒的人们纷纷指责这位元老,但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我说的三天之后只对我而言,并不是对于你们呀!”
从这个荒唐的故事中我们了解到,只对于个人来说的意义是荒谬的,我所说的生命的意义,应该是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意义,即一个共同的意义。对于一个绝妙的方法来说,不单单要解决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也能为其他人解决同样的问题。对于一位科学家来说,他是不是天才也要取决于大家的看法。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生命意义的核心就是个人对他人及所在的团体或群体所做出的贡献,而且,一定要与社会和他人保持密切的联系。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对他人做贡献来体现生命的意义,他们认为,如果我们总是为他人考虑,自己的利益岂不是要受到损害,在这个世界上,有哪个人不去维护自己的利益,有哪个人不追求个人的发展呢?这个观点看上去正确,但实际上却是片面的,因为如果一个人以奉献他人作为目标,就可以用社会上的普遍价值观来调整自我,这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提高和训练自己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例如,当我们有了一个真心喜欢的人时,我们会竭力的满足对方在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并希望与他(她)一起分享生活的乐趣。这样,我们的个人能力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假如我们只想着提升自己,只希望自己获得满足,那么爱情就变成了一场戏曲,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再如,我们的社会,周围的建筑和土地,都是经过我们的祖辈父辈开发过的,另外,我们所依赖的自然科学、医学、艺术和其他文化知识,都是在前人不断的探索与总结中形成的。可以说,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有一多半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个事实足以让那些不懂得奉献的人自惭形秽,他们只知道逃避现实,生活苍白无力。对于这种不知道奉献的人,会受到大家的共同鄙视。
社会发展到今天,很多文化仍然存在漏洞与不合时宜之处,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责任努力的完善它,而这种行为实际上也是谋求绝大多数人的幸福。在世界范围内,懂得奉献的人比比皆是,他们也知道如何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意义,他们努力对社会和他人产生兴趣,并悉心培养自己的价值观。这种情感在经院哲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后来,我们破除了迷信,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上了日程,无论如何,研究自然科学也是人们对社会和他人所表现的一种浓厚兴趣。
3.生命的意义:正邪对立论
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但却有相对的正确与相对的错误之分,两者带来的结果也有天壤之别,对于我们来说应该了解生命意义的形成还援引、把握其过程,这属于心理学的范畴,与自然科学相区别,因为只有心理学,才会对“意义”本身进行讨论。对于生命的意义而言,我们早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研究表明,5岁的儿童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应对困难和突发事件的反应机制,在这个时候,儿童已经有了初步的世界观,他已经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这个世界。当然,他根本没有办法表达出来,我们只能从他的行为和对待事物的态度上来判断。即便这种最初形成的世界观是错误的,他也不会完全放弃,而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修正和完善。其实,人一旦开始社会生活,就开始了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离开了社会,他就很难改变自己原来的习惯,从而陷入一种困境之中。
童年的生活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一个童年时期生活不愉快的人,很可能会在长大之后对外界充满戒备,他可能会认为:“既然这个世界如此不公,那么我也没有必要为这个世界做什么。”当然,他也可能会认为:“我的童年经历了这么多不幸,为了让后人不再这样痛苦,我一定要努力改变这个世界。”显而易见,这两种观点所导致的结果一定会有天壤之别。
所以,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成功与失败并不是经验所决定的。通常,我们会把从小到大积累起来的经验付诸行动,生命的意义也是由一部分经验决定的。但是,生命的意义并不会被陈旧的经验所打败,它可以与时俱进,逐渐在生活中修正自己。
一般情况下,在令人悲伤的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在长大后非常容易被社会所遗弃,尤其是那些具有先天缺陷,身体残疾的儿童。他们很难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因为他们本身所承受的压力巨大,这导致他们更多地管住自己的感觉,而非他人。并且,他们很容易在和他人的比较过程中产生自卑的情绪。在工业化的社会中,他们更容易被周围的人嘲讽和鄙视,这样的经历很可能让他感受到侮辱从而丧失奉献社会的信心。因此,那些有先天缺陷儿童最终失败的原因并非是身体的缘故,而是他们的经历所造成的。很多时候,这类儿童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最终走向了失败。
另外,导致儿童形成错误人生意义的原因就是对他们太过于骄纵,长期受到溺爱的儿童总是期待他人能够帮助自己,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天生与众不同,无须努力就可以获得各种荣耀。当他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围着他转的时候,他就会觉得世界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不懂得付出,只是想着索取;他们不会用除此以外的任何方式与他人交往,因为身边总有很多人会宠着他。这使他丧失了独立性,不知道自己应该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生活。
所以,当这类人遭遇挫折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只能祈求别人的帮助得到解脱。如果恰逢在这个时候,别人不能为他提供帮助,就会使他们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待他们长大之后,很容易成为社会中的危险群体:他们有的人做足表面功夫,用来获得不应得的权力;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破坏集体与团队的利益,一旦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他就以为别人背叛了他,进而觉得整个社会对他都是不友好的,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报复社会和同类的想法。
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惩罚对他们所起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从本质上来说,被骄纵的儿童所做出的行为都是相似的,只是形式上千差万别,手段轻重不同而已。总之,他们的价值观就是:凌驾于所有人之上,至少是周围的绝大部分人,并想方设法得到他所需要的一切。当然,他们如果将这种观点坚持下去,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对儿童们忽视也是使他们形成错误生命意义的一个原因,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儿童,从来不会了解爱与团结的意义,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而是无限的放大困难,严重低估自己,甚至认为任何人也帮不了他。因为长期受到忽视,所以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社会就是冷漠的,他会觉得即便自己选择奉献他人也不可能换取应有的回报。这就导致他们对自己和他人都不相信。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作用是巨大的,他们必须要赢得孩子的信任,而且要把这种信任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这一步出现问题,那就很难培养出他们爱与合作的能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对社会和集体产生感情。其实,每个人都具有对他人产生兴趣的能力,只不过,这些能力需要引导和挖掘,并不能自动的出现。
如果在我们身边有那么一个被冷落和忽视的儿童,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一些显著特点,如不喜欢和别人沟通,不会于他人合作,不关注周围的事物等。总之,被冷落的儿童很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现值得他信赖的人。事实的确如此,我发现的很多没有正确生命意义的人,孤儿和童年受到非人虐待的居多。
对于这样的儿童,需要有人站出来帮助他们,如果我们能够为此做出努力,对他们施以帮助,就能够慢慢在他们的行为中看到起对待生活的态度,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找寻生命的意义。
要想清楚地了解一个人究竟对生活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寻记忆,每一段以及都可以代表一段属于自己的往事。记忆会带给我们诸多暗示,让我们知道过去的哪件事做的正确或者不正确。对于儿童来说,早期的记忆对于探知他们的生活态度具有非常大的作用。首先,这些记忆是他们对于早期生活环境的总体印象,并包括他们对自己的基本认知。所以,通过这些记忆,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脆弱时候的表现,记忆的真实性无关紧要,我们所关注的是这些记忆对于他将来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有很多父母非常鲁莽,很容易让身边的孩子陷入危险之中,在我的记忆中,就出现过类似的事情。在我三岁那年,不知道什么原因,从婴儿车上摔了下来,然后眼前一片黑暗,等我重新拥有意识的时候,已经是当天晚上了,在这个危险经历的影响下,我经常会做一个梦,内容是世界末日将来了,世界一片火光,因为地球与一个行星相撞了。长大之后,我仔细地分析过这个梦,并把它和我青年时期特别害怕失败的心理联系在了一起,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记忆导致我对失败和灾难产生了超乎寻常的恐惧。
由此可见,通过记忆完全可以摸清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在我所接触的人中,有一个12岁的男孩常常在夜里尿炕,这使他的母亲感到非常着急,无奈之下将他送到了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仍然没有效果。在机缘巧合之下,这名小男孩对我说了这样一个记忆,他告诉我:“有一天,妈妈以为我走丢了,于是非常焦急地跑到大街上呼唤我的名字,其实,我并没有走丢,而是偷偷藏在了床底下。”
通过这句话,我知道了这个小男孩把生命的意义当成了通过找麻烦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样就可以得到安全感。虽然他感觉自己受到了冷落,但却可以通过捉弄别人,用藏起来或者夜尿的形式来把身边人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而且,他的母亲目前所表现出来的担心,更加让他坚信自己的行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后来,我建议这位母亲对孩子多一些关注,少一些指责,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又鼓励她让孩子独立完成事情,自由地做出选择。一段时间后,孩子的“夜尿症”奇迹般的痊愈,也很少做出让父母担心的事情了。因为孩子已经在大人的帮助下,找到了安全感和自信。
曾经有一个35岁的妇女告诉了我她有一段印象非常深刻的记忆:“那一年,我13岁,有一次,我一个人走进了家里的地窖,那个地窖非常昏暗。正当我小心翼翼地走下楼梯时,猛然发现堂兄也打开地窖的门朝我走了过来。当时我被吓了一跳。”从她的记忆来看,她是一个非常孤僻的孩子,极有可能是独生女,而且,她应该有排斥异性的趋向,人际交往也差强人意。事实证明,我的猜测基本正确,她的确是独生女,而且在35岁的时候依然单身。
在我小的时候,母亲经常叮嘱我要照顾好婴儿车内的妹妹,现在回想起来,母亲的做法有诸多好处。因为在当时,我已经觉得妹妹的出生夺走了妈妈对我的爱,但是,独自照顾妹妹却让我懂得了爱与合作,从此,我再也没有因为母亲关注妹妹而感到丝毫怨恨。
当我们知道一个人赋予生活何种意义后,就可以间接了解他的人格。有很多人认为,人格无法改变,性格也不能移动分毫,其实,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只要我们能够找到他生命意义的根源,对症下药,让他勇敢的面对生活;另外,让他学会融入社会,与人和谐相处也是树立正确生命意义的途径。所以我们应该多多鼓励儿童与他人进行沟通,并运用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他人合作。
尤其需要注意的一件事是,对待儿童绝对不能无限制的宠爱,这样会让他自私自利、只喜欢做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这反而是他们在过度宠爱下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很难具有责任感,严重的甚至会危害社会安全。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不良的苗头,也不要盲目地批评,而是应该想方设法帮助他。一个从来没有学习过自然科学的人,一定成不了科学家,同理,一个从未被教会如何与他人交往的孩子也不可能在集体活动中游刃有余。但是,人类离不开合作与支持,任何人要取得成绩都必须与他人合作,因为正确的生命意义就在于奉献自己的力量造福整个人类群体。
4.打开生活的大门——记忆
我一直认为,人类的记忆最能表现人的心理特点,一个人的记忆内容绝非偶然,通常会记载他认为的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从记忆来探究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在记忆的影响下,一个人可以不断地鞭策自己,从而实现人生目标,并能够从记忆中提取有价值的经验来应对未来将会发生的事情。
记忆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当一个人处于悲观情绪,或者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而束手无策时,他会回忆起曾经的不愉快记忆。一个常常处在忧郁中的人,他的记忆通常也是忧郁的;反之,如果他是一个愉快乐观的人,那么记忆也会如此。所以,当后者面对巨大的困难时,他就会借助过去愉快的回忆来使自己充满信心。所以说,记忆和生活是相同的。如果一个人在优越感的控制下认为他自己不如别人,那么,他的记忆中一定会充斥着各种被人侮辱的事件。而且,记忆会随着生活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一个人找到了正确的人生意义,他的记忆中那些令人烦恼的事情可能就会大大减少,而愉快的事情会增加。
孩童时期的回忆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能够通过一个儿童的记忆来推断他是被周围的人溺爱还是冷落以及他是否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例如,如果一个儿童先天近视,他的目标也许就是恢复视力,那么,在他的记忆中,肯定有许多关于用眼观察周围事物的片段。再如,一个孩子自幼残疾,他的目标也许就是能够自由的奔跑,那么这种目标也会存在于他的记忆深处。另外,早期的记忆还能够解读儿童与其家庭成员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记忆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是记忆,就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早期的记忆也是我们在研究生命意义时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当然,也有不少人无法记得那时候的细节以及先后顺序,甚至干脆回忆不起来。不过,遇到这种回答也算是一种收获,因为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对方是否对合作感兴趣或者对聊天的内容感兴趣。一般情况下,人们还是非常愿意提到自己童年的回忆的。
例如,有一个男人患了焦虑症,他虽然已经30多岁了,但只要一离开自己的家就变得焦虑不堪,他也意识到了自己这样做会害了自己,于是他尽力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但他只要一走进办公室面对同事,就会感到莫名其妙的焦虑,根本无法正常的工作,只有回到家在父母身边他才能停止这种焦虑。当我问他在他小时候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他说:“在我5岁的时候,经常站在窗户旁边看着街上来来往往努力工作的人群,感到非常有意思。”
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工作的人兴趣很大,但是,他并没有把工作当作改变自己的方法,而是一味地希望获得他人的帮助。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改变他的人生意义上,药物或手术改变不了任何问题。我们要从他的兴趣着手,从他喜欢看别人工作这一点我们可以知道他比较善于观察,后来我又得知,他做什么事情都会把重点放在“看”这一件事情上,其他则差强人意。后来,我鼓励他往鉴赏油画方面努力,一段时间后,他开了一间画廊,焦虑的症状也有明显的改善。
记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就像一条打开生活秘密的大门,帮助我们揭露行为和情绪活动的真谛,让我们在顿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人生意义。
5.梦境:虚实结合的生命启示
每个人都会做梦,但很多人却无法了解它的真正意义。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对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那时候人们对做梦的原因以及我们的行为并没有多少清楚的概念,解释也有许多不合理与不科学之处。但是,我们的祖先坚信通过梦能分析一个人的命运,而且他们认为,梦中一定隐藏着现实生活中无法发现的各种秘密与预言。
古希腊人会去圣殿进行参拜,希望能获得一个神圣的梦来指引他们如何去应对未来,而美洲的印第安人则会用各种经院哲学仪式来引发梦,即便在今天,也有人声称自己的梦变成了现实。这些信息似乎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憧憬与希望,但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上来说,这些行为和看法全都没有依据,都是主观臆断。其实,一个在清醒的时候可以完全控制自己心理和行为的人,远比通过梦来指导未来的人优秀的多。当然,梦虽然不能预见未来,但我们还是希望在梦中发现一些独特的信息,从而有助于我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弗洛伊德学派认为梦所遵循的规则与白天的心理活动正好相反,而且梦主要和性有关,但是,该学派的理论仍然缺乏足够的依据,也不能作为研究人格的合适方法。
我在很多年前,为了研究生命的意义,开始从梦这个课题入手,希望能从中找到其对生命的启示。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梦境与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并不是完全相反的。而是梦境与我们白天的活动相一致,如果我们白天为了某个使我们具有优越感的事情而努力,那么晚上如果做梦,那么梦的内容也很可能是完成某项艰巨的任务,这和我们白天的目标相对应,因为梦永远都来源于生活。
有一个细节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梦对我们的影响,那就是在清晨,我们常常会忘记梦的内容,但我们的大脑中真的对梦的内容完全没有感知吗?肯定不是,因为我们虽然记不起梦的细节,但却能够带给我们一种感受,这种感受会带给我们某种影响。在梦境中,我们只是暂时脱离了现实的场景,但并没有完全脱离现实,因为任何的现实干扰都有可能影响睡眠质量。例如,一位母亲可能因为孩子轻声地呼唤而在睡梦中惊醒,却不会因为屋外喧闹的马车声而苏醒。所以,但即便我们进入梦乡,仍然和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和现实的联系不那么深刻而已。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纷纷复杂的难题,而梦境和这些难题是有关系的。可以这么说,梦可以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支持。如果一个人面临一个令他束手无策的难题时,他一定会找一个自欺欺人的方式来处理,并利用各种看似合理的论据来证明,这样就可以让别人觉得他有能力解决眼前的困难。
例如,有一个人生性懒惰,不愿意努力工作,也不想帮助他人和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他还有着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于是,他就可能会选择赌钱,并且整天幻想着自己能够锦衣玉食。这时候,他的梦可能会非常多,内容可能也和赢钱等不劳而获的事情相关。当然,他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从来没有赢过。由此我们可以初步断定,做梦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所以说,梦的主宰还是现实生活。不管我们是否做梦,我们的生活方式还是没有改变,而梦对于我们生活方式只是起了一种支持作用。
再如,有个学生正面临一场即将带来的高难度考试,而他却没有及时复习,眼看考试将至,他可能会产生逃避的想法,相对应的,他在梦中的场景就有可能是置身于战场上或者悬崖边。在梦中,他也是紧张且犹豫的。但是,如果另一个和他同样参加考试的学生准备的相当充分,他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这次考试一鸣惊人,那么他可能会梦见自己在登高眺望,并看到了美丽的景色。这种状态对他即将到来的考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这样的梦境依然是自欺欺人,虽然梦给他足够的支持,但他仍然有考试失败的可能性。
这个道理非常容易理解,就像很多运动员在跳远的时候会数一、二、三一样,数数这种行为和他能不能跳得好根本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但是,这种行为却能够使人增加注意力,增强自信心,从而有利于水平的发挥。
在我担任也拿大学教授区间,我的一名学生满脸愁容地找到我,说自己得了心理疾病,所以哲学考试才考得一塌糊涂。他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希望我能够网开一面,在他的哲学试卷上打上及格的分数。他还告诉我,自己家境贫寒,如果拿不到毕业证书,将没有能力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这时候,我想到了校长曾经跟我提到这名学生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事情。但是我又是一个非常讲求原则的人,如果我让他及格了,那对其他没有及格的同学来说是一种不公平。为此,我犹豫不决。当然,我倾向于对他网开一面。在做决定的前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
梦中的我失手杀死了人,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手足无措,心里想:“完蛋了,完蛋了,我为什么会这样做。”早上梦醒时,我出了一身汗。由于这个梦记忆深刻,我就仔细的思考这个梦,突然发现这个梦可以与现实联系在一起:因为这名哲学课不及格的学生如果拿不到毕业证,就可能无力照顾自己的双亲,而他的双亲也有可能在穷困潦倒中死去,这不就是杀人了吗。想到这些后,我最终还是在那名学生的哲学课成绩评估单上写上及格两个字。梦的目的在于自欺欺人和自我催眠,如果我们能清醒地了解到这一点,就不会受到梦的影响,我们在处理生活中的难题时就会更加尊重事实,而不是千方百计地寻求梦的预示。
很多人都曾梦到过自己遨游天际,和其他的梦一样,这种梦的关键就是能引起人的感觉,能够让人精神振奋,通过这样的梦,我们可能会充满自信,认为解决问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
综上所述,梦并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但却能在我们明确好正确的人生意义后,帮助我们增强勇气与信心,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6.你的人生意义需要自己去创造
当人对经院哲学的思想动摇,不相信存在一个上帝时,感官系统就会乘虚而入。它会摧毁人们以前的精神架构,让人们对生活产生一种恐惧。此时,要想具有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必须要努力的面对现实世界,全身心的投入生产建设。在此,我们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力,用来追求幸福的生活。这是遵从自己的本性的一种表现,这种生活虽然让我们少了一些安心,但却能带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就能够找到自己的幸福。这是当前社会的主流思想,它的影响力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这种理论也是存在缺陷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缺陷越发明显。
历史的诸多教训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必须要为人类的整体目标而努力。纵观历史,打破旧有的文化制度,把生活的核心从社会转移到个体上,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在这个时候,总会有一股保守势力来阻挠,他们利用人们想要逃避个体责任的愿望,试图营造一种集体的意愿来使人们明白,个体只有生活在整体中才有价值。中世纪时期这种理论体系最为流行。
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建立之后,人们在此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与智慧,于是人们开始试图将旧思想打破,用来保证个体的独立性,我们还应该了解,自由意志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当然,我们也应该知道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欲望的膨胀和生活的丰富让我们对物质有了非常强烈地追求。渐渐地,生产力的集中又使人们渴望被某个权威的组织掌握。现在的各种社会运动证明了这一点。个体之间渴望联合的欲望加强。
当生活按照资本主义的模式去进行时,我们就需要不停地工作,目的是为社会牟利,使人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工作让我们能在生活中得到快乐和降低痛苦,因为物质牢牢地控制住了我们。这种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的欲望,并且能抵御冷漠,使生活变得快乐。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工作分配到自身所需的物品,实现理想也有了一个合理的途径。
遗憾的是,这种模式也遭到了大家的质疑。因为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追求一个共同的伟大目标,更不理解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集体,还只是得到一些微薄的收入。即便我们够幸运,能够得到丰富的物质,但是,需求满足之后的无聊和空虚又会出现。因为,如果一直文明只是以促进人类的直接利益为目标,那么我们势必会打上精神贫瘠的烙印。这样的文明不会使人的本性得到激励,更不会让人努力争取更高层次的需求。确切地将,它只能作为人类实现物质富足的工具,永远成不了人类精神世界中的支柱,从而不会为人们打开一张纯洁的生活。因此,人的精神生活依然存在问题,我们也无法与宇宙建立起任何的联系。
真正的文化体系从来都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仅仅以生物学角度来诠释人的行为是何等的荒谬,它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反而是更加艰难。所以,如果生命的意义就是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那么这种文化体系本身就是有漏洞的。
在资本主义的文化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环境的限制,进而对精神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压抑,因为整个社会中的人都在忙碌中创造物质财富,个体只不过是一种工具的存在,人与人之前的关系永远只是利益,没有人会关注一个弱势的个体,也没有人愿意帮助一个物质财富匮乏的人,这种只为取得胜利而不顾是非好恶的行为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资本主义的局限性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个人主义的发展。当前时代的很多情况都能表明个人主义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他反对各种虚夸的形式主义,为生活奠定了一条新的道路。社会中个体的特点与行为被人们重视起来,很多工作摆脱了死板的机械劳动,开始追求创新性。劳动部门也开始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来表现个体的行为。这种模式是一种资本主义模式的升级版,他能否带给我们正确的人生意义与价值就不得而知了。
个人主义对集体主义进行了深刻地批判,这种批判不无道理。但是,这并不代表个人主义就可以代表全部的真理,尽管它拥有华丽的伪装,但也丝毫掩盖不了它所表现的空虚内容。因为它呼吁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生存和生活,这使每个人的意识孤立,无法融合成一个整体。但是,人类的思想是开阔的,它总是会寻找一种包罗万象的整体。如果这种整体没有找到,我们的生活就只能是一片荒芜。
任何人都不可能生活在主观的世界中,因为人的生活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如果我们遵循个人主义的理论,将生活局限在个体的特性上,那么我们就没有能力冲破这种限制,缺少大家共同的真理以及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碰撞与交融。因此,个人主义的理论有着非常明显的偏执与狭隘。
纯粹的人本主义对很多人来说是悲哀的,因为以它为基石确立的生活没有丝毫的意义。资本主义的文化体系只关心外部条件,忽视了精神的追求;而个人主义则只关注个人的精神追求,忽视了生活的整体性。因此,这两种理论都无法让我们获得心灵的慰藉。
人们为了更好地生存,往往建立一个共同的信仰,但是,个人主义无法为我们带来共同的信仰。因为个体的本能是野蛮的,这是对文化的一种降低。在某种层面上说,个人主义助长了自私自利。在这种模式下,人们对于个人利益可以不顾一切地争取,对于集体利益或精神追求则直接放弃,甚至嘲笑追求后者的群体。
目前,我们已经敏锐地知道。对世界局限性太大的强烈不满和对客观世界的厌烦已经成为群众们广泛存在的情绪。我们据此认为,如果没有一种更好的追求来约束自己,无法体验到比感官系统体验更加优越的东西,生活就变得没有丝毫的价值可言。
很多人已经切断了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甚至连生命的本性也被隐藏了起来,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如果在只是在感官世界内寻找生命的意义,那将会徒劳无功。我们今天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超越常人的存在,但如果仅在感官世界去寻找,同样是一无所获。因为人的本性在感官世界中被牢牢的束缚住了,不可能仅仅靠简单的一句话就能使生命重新焕发活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出大胆的决择,要么和目前的主流文化决裂,要么就放弃内在的提升,停止追求生命的意义。后者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
根据上面所研究的结论,我们承认今天的人类正在面临一次深刻的革命,我们正困惑于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疲于奔命,要花很大的精力来适应恶劣的环境,并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世界上得到一席之地,然后想尽方法实现自己的一切人生可能性。
不可否认,客观环境看上去是复杂的,但实际上却是可以明确目标的,就像正午的太阳那样,可以让我们一眼看到。就像一个人的目的是到河中钓鱼一样,他只要准备好工具,然后选一条鱼多的河垂钓就可以。即便不会钓鱼,他也可以请求别人的帮助。但是,当我们更进一步研究之后发现,这些行为背离了我们的初衷,与我们最初的愿望正好相反。如果我们试图将直接获得的经验统一起来,并和我们的行为相契合,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各种纠结之中,并被相反方向的作用力左右拉扯,使我们的思想分裂,最后陷入精神矛盾之中无法自拔。
在历史上,我们还从没感受到如此强大的不安和恐惧,而且,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没有找到所谓的安全感,相反,我们曾经认为的理念却在各种势力的冲击下崩塌了。当我们努力把精神生活建立在我们所熟悉的事物上时,我们却发现和谐的精神家园正在离我们远去。我们曾经希望建立一个统一完整的极乐净土,最后却发现,我们的周围永远存在着完全对立的思想和理论,这使我们的希望落空,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失落。
直接经验的弊端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以前是在幸福生活中寻找生命的意义,而不是在与人们幸福没有任何关系的社会群体中寻找。第一种显然不适用与我们的现状,而且,也无法找到真正的人生意义,因为一个已经得到物质精神满足的人就不会想到思考人生。因此,第二种方法更加适合于目前的情形。
传统的理论开始出现裂痕,人们开始向这些理论提出质疑,甚至有很多人已经开始向腐朽的思想宣战。在充满的力量的宇宙中,新理论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但是,新旧理论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并不是旧理论被新理论攻击地一边倒。对于每个人类来说,个体的思想和感官系统本身就容易产生激烈的对抗。例如,当我们腹中饥饿,看到美食的时候都想饱餐一顿,但如果对面的美食是别人所有,而你又没有足够的钱来购买时,矛盾就产生了。如果是在你极度饥饿、濒临死亡的时候,这种冲突会更加强烈,现实会逼迫你做出一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