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新航线的开辟以及新大陆的发现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个效应波及中国是明朝中期以后,私人海外贸易出现了明显的扩张。但是私人海外贸易与明朝海禁制度形成了冲突,尤其当西方的葡萄牙与荷兰挤入中国的私人海外贸易时,冲突便无可避免地发生了。葡萄牙与荷兰奉行的是西方“仗剑经商”的模式,不惜动用武力排挤中国海商,这使中国海商也必须投入暴力,以组织化的方式对抗西方商人,王直、郑芝龙的海商集团都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虽然借助本土优势,中国海商集团在与西方商人的对抗中取得了优势,但是这些海商集团的存在明显违反了明廷、清廷的海禁令,对其统治造成了威胁,明廷、清廷不是支持这些海商对抗西方商人,而是与西方国家联合起来镇压本国海商。虽然中国海商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与西方海商和朝廷展开斗争,但是一个没有本国产品可供贸易的海商集团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不能长久存在,所以虽然曾轰轰烈烈,但是不论是王直集团还是郑氏集团,最终都难逃被消灭的命运。
与明廷、清廷极力镇压本国海商并将其诬蔑为海盗不同,西方国家在这个时期却利用海盗扩展本国的商业力量。葡萄牙几乎是以海盗的模式进入亚洲内部贸易;与王直同时代的海盗德雷克、霍金斯,在本国被视为民族英雄,正是他们打击了西班牙海盗势力,开拓了英国的贸易范围,奠定了英国海军的基础;荷兰、法国也无不是利用海盗方式打破了西班牙与葡萄牙在海上的垄断。抢劫别国的商船就不是海盗,只有抢劫本国商船的才是海盗,这就是西方国家对待海盗的态度。
对待海盗(海商)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不同的结局。西方利用海盗扩展了自己的海上力量,而中国海商则不断收缩自己的贸易范围,只能经营西方商人不愿意经营的贸易。在全球贸易迅速扩张的过程中,中国海商所占的份额越来越低,甚至出现了贸易额的绝对下降。18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海商彻底衰落了。海商的衰败引起了诸如海防的衰败、内陆很多涉及出口贸易的商帮的衰落等一系列消极后果。这也是中国最终走向衰败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