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老化态度:现状与干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书将走进大学生群体的生活世界对其老化态度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发现其老化态度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针对其消极因素提出若干促进大学生积极老化态度形成的转化策略,以帮助他们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与精神生活面貌,最终实现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德智兼备的高级人才的远大目标。具体细分为如下三个小目标:了解大学生老化态度的现状特点;探索大学生老化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大学生老化态度的积极干预策略。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首先,国内已有成果中没有直接对“大学生老化态度现状与干预”的研究,因此本选题具有较强的学术创新性;其次,本书拟采用问卷与访谈结合的方法,立足高等教育与德育交叉视角,旨在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老化态度(对老化与自我老化过程的体验及对老年人老化过程的体验)现状进行调查并探索其形成原因与干预策略——该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外研究在内容、对象、视角与方法上的薄弱环节;最后,本书所关注的老化态度内涵结构、量表编制、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等问题,不仅丰富了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也为高等教育与德育、老年教育和老年学等领域的学科建设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2.现实意义

本书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展开,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首先,对大学生而言,了解自己的老化态度既有利于自身未来成功地老化,也有利于与老年人建立和谐代际关系,帮助老年人实现成功老化;其次,对教育者而言,由于老化态度能同时反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思想道德状况,因而知晓其老化态度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展开,同时了解老化知识也有利于教育者自身未来成功地老化;最后,对国家和社会而言,加强对大学生老化态度的教育干预不仅有利于塑造具有孝道美德与身心健康的高级人才,也有利于消除社会弥漫的对老年歧视的刻板印象和对变老的恐惧,为社会迈向成功老龄化提供支持环境(Couper &Pratt, 1999: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