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宗皇后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0章 南京

第一百章南京

海面上,一群群海鸥自在的翱翔,它们时而贴近海面,轻盈地掠过,激起一串串银色的水花;时而振翅高飞,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欢快的叫声在海天之间回荡,仿佛是在与大海进行着一场亲密地对话。

湿咸的海风裹挟着大海独有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心头的一切纷扰。海浪如同灵动的舞者,不知疲倦地前仆后继,溅起层层洁白的浪花,那是大海在演奏着属于自己的激昂乐章。

经过二十几天的水上航行,一路顺风顺水,朱瞻基一行人终于就要到达南京了,众人不禁一阵欢欣鼓舞!

远方,六朝古都的南京城,巍峨高耸的城墙遥遥在望,看着那道灰色苍老的城墙,禁不住令人感慨百生。这城,这墙,曾经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象征,昭示着一个浴火重生的强盛大明的诞生。

南京城,顾名思义,就是南方的京城。南京这地古时称金陵,宋朝时称建康,蒙元改称集庆路。南京城还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亲率徐达、常遇春、冯国胜等大将,兵分三路大败集庆元军统帅蛮子海牙部,水陆并进,用十天的时间占领集庆路。朱元璋奉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针,在集庆市民“红军来了!”的欢呼声中,接受了反元起义红巾军小明王韩林儿、刘福通龙凤政权颁封的“吴国公”封号,改集庆为应天府,“应天”意为顺应天意。

十二年后,得民心者得天下,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朝,把应天作为都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9月13日朱元璋颁布了南北两京兆,以应天为南京,以大梁、开封为北京设立。建文元年(1402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清君侧,三年后在南京登基,并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南京成为了大明陪都。

想到南京城辉煌的过去,船舷边的皇太孙朱瞻基感叹不已,他望了孙倾城一眼,笑着说:

“话说起来久远了,在历史上,其实在明朝称这里为南京以前,华夏有许多地方也被称为南京过。比如,东晋时期,镇江就称为南京。唐朝时由于唐明皇逃难去了四川成都,后来他的儿子就把成都改称南京。辽朝时期,辽阳也称为南京。北宋时,因为河南商丘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发祥地,所以商丘就被称为南京。金朝时,河北卢隆称为南京。金朝灭了北梁占领了汴京,汴京就改称为南京。后来元朝又灭了金朝,把开封称为南京。”

倾城点头回应,心里也在想:

是的,南京,古称金陵,是明太祖皇帝建都所在,即使后来永乐帝迁了都城,南京仍然是海内外第一繁华都市,是南方和整个大明朝的政治文化中心。

幼年时曾听父亲讲,朱元璋是戊申年正月初四登基的,随后便颁发圣旨元宵佳节君民同乐。朝廷大操大办元宵节,渲染歌舞升平,庆贺新皇帝登基。那晚秦淮河上燃放万盏河灯,共贺大明。整个南京装扮一新,十六外城门,十三里城门,用不同颜色的彩灯装扮的各具特色。各商号店号、茶肆酒楼,争相装饰门面,挂起各色花灯、彩灯。诸行百艺样样俱全,黎民百姓,家家扎起灯棚,赛悬灯火。整个南京宛如灯的海洋,照耀的如同白昼。夫子庙、贡院前广场还举办了猜灯谜、赛诗会等大型游艺活动。

周围四县八乡的人们源源不断地进城观灯,大小河浜都有船赶往南京,城里大大小小的河埠码头挤满了各种船只,到处人群呜呜泱泱,真是史无前例的热闹非凡。从此,南京过元宵节有了办灯会的习俗,各地官民也开始争相效仿。

是啊,都说五百年天下必有王者兴,可是天下亡,百姓苦,天下兴,百姓也苦。南京的变迁、兴衰、存亡,无不是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但好在自大明朝建立五十多年以来,国家强盛,经济繁荣,百业兴旺,人民能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南京城人口突飞猛涨,已达到一百二十多万。是如今大明朝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一边的沈海波转头望了一下众人,仿佛想起了过去秦淮河上船客们的一个传说,便兴致勃勃地问道:

“兄弟不才,忽然记起了早年曾听说发生在这一带,有一个惊天动地了不起的火箭神人飞天的故事,不知各位想不想听?”

“沈公子讲便是,何必还卖什么关子?”

英宁一听着急了直接催促道。

“那好,那好,我就说了。那还是元末---”

沈海波一笑接着讲起来。

元末,浙江婺州路金华县城烟火弥漫,繁华中一片乱世的纷扰。夜晚,陶家书院内,一个年轻人正沉浸在神秘丹书的火光跳跃里,一盏油灯映照着他专注的面庞。这个年轻人叫陶广义,是书院的山长,平素喜好钻研炼丹技巧,却屡次失败不成。

一日,书院外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众人皆避之不及,陶广义却上前问询并与之交谈。老者自称曾游历西域,见识过神奇的“飞火流星”,能在夜空划出绚烂轨迹,陶广义听得入迷。此后,他不再局限于丹药,开始钻研火器制作,实验配制火药,不想竟有所成就。

元至正十八年,朱元璋率大军下婺州,陶广义毅然以火器技艺投军,被封为恣议参军,主要营造火器,并被朱元璋赐名陶成道。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陶成道研制的火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他被授予“万户”的官职。在鄱阳湖战役中,他制造的火炮威力巨大,瞬间让敌方战船陷入一片火海。帮助朱元璋的军队彻底打败了陈友谅大军,奠定了夺取江南的基础。

岁月流转,天下渐定。但陶万户并不满足已有的成就,他从孔明灯飞升的原理中得到启发,心里生出一个飞天的梦想。为此,他常常仰望苍穹,想象着飞上云霄的那一刻的感觉和可能。他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达到目的,飞上那片神秘的空域。

于是,他不顾众人的反对和劝阻,开始筹备实验飞天计划。经过多次试验,他先是制造出优化火药后威力强劲的推力火箭,再制造出可以载人飞天的特制座椅和能借风飞升又能平稳降落的两只大型风筝。几年后,他决定在南京紫金山下亲自进行一次火箭载人飞天试验。

试验那天,南京城郊围满了好奇又担心的官员和百姓。陶万户穿戴特制的衣袍,帽子、护目镜,眼神镇定地走向实验支架上的座椅。他虽深知此行是生死难料,却毫无惧色。

“预备!点火!”

随着他的一声口令,浓烟滚滚,47支火箭的火焰陆续喷出,巨大的轰鸣声中座椅冉冉升起,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哇!陶万户真神人也!”

“陶万户上天去了!”

然而,不一会人们就紧张起来,因为随着渐渐地升入高空,人们只能闻听到不断传来的轰隆声,直至最后变成一片空寂,陶万户却已不知去向。从这天起,再也没有得到他的消息。

陶万户虽不知去向,生死不明,可他的飞天壮举仍然被后人铭记,人们每每仰望星空,都会记起这位勇敢的大明追梦者,飞天第一人,万户陶成道。

船尾扬起波浪,船工们忙碌起来,在几个人言谈嬉笑的故事间,大船渐渐减速,缓缓靠向码头。英宁忙回船舱收拾行李,无情、无心姐俩也转身去帮沈公子,因为他还得去照顾伤病未愈,行动不很方便的王振。

不一会,船停靠岸几位水手抛下数个大铁锚,将船拴好搭好木板,玄武和朱雀的手下身着便衣纷纷出仓先行踏板上岸,稍待便有数辆马车列队驶进码头岸边,朱瞻基打眼一望,不由得喜上眉梢。

作者正在努力码字中,去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