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硬汉副市长:圣彼得堡的“灰衣主教”

很多人认为,1998年之前的普京毫无成就,这显然与事实不符。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认识,是因为完全忽视了普京曾经在圣彼得堡低调却辉煌的日子。在那段时间里,普京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是一些事务的最终决策者。

圣彼得堡的工作让普京对政治方面的工作逐渐熟悉起来。后来被索布恰克任命为圣彼得堡市的第一副市长。索布恰克由于有很多应酬和演讲方面的活动,没有时间处理政务,因此,他将所有政务工作全部交给普京,并放权给他,大小事务都由他全权处理。这让很多人意识到,在圣彼得堡市,如果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必须找普京。很多人将结识普京作为自己在圣彼得堡市立足的根本条件。所以,人们称普京为圣彼得堡的“灰衣主教”。

重返列宁格勒,邂逅“命运之神”

1990年年初,普京从东德德累斯顿撤离,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列宁格勒。这段时间是苏联最为动荡的时刻,许多人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着失落、痛苦和迷茫。由于各种政治方面的因素,许多谍报机构纷纷取消,这些特工人员为了生计不得不伸手向政府讨要生活的资本。一般情况而言,那些从国外回来的优秀情报人员会继续从事情报工作,并且还会以合法的身份得到掩护。

不言而喻,普京就是这些优秀情报人员当中的一分子。但是,回到列宁格勒的普京对自己的前途已是心灰意冷,根本不知道应该何去何从。但是,性格倔强的普京并不打算向克格勃伸手,他准备辞去在克格勃的工作,并打算在列宁格勒做一名出租车司机。对于这段生活,普京曾这样说:“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笼罩在迷茫的氛围里,很难预料明天将会发生什么。我在想,如果我有幸不被关进监狱,我又该怎样养活我的妻女呢?于是,我就想到了当一名出租车司机,就使用我在东德做情报官员时买下的那个苏联产的伏尔加轿车。”

他的同事尤索尔泽夫回忆:“在看似文雅和谦恭的背后,普京却隐藏着巨大的能量。因此,当年工作在克格勃的同事们一致认为,普京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不过,普京还是愿意无条件地服从组织的安排。不久,普京就以克格勃驻校代表的身份回到了母校列宁格勒大学工作。对于内心强大的普京来说,这样一个环境不能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之前在东德工作时,普京以中校的身份领导整个情报组的工作,他的施展舞台是整个东德地区。而现在,他只是一名帮助校长的国际事务助理。其实,所谓的“国际事务助理”也只不过是处理一些校办企业的日常琐事,较之以往的工作简直是天壤之别,存在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是这样的一个情况,普京依然在这个新的工作岗位上全力付出。这些为了改善办学环境而开办的合资企业也需要校方的管理介入。因此,为了管理好这些校办企业,普京时常到各地出差,很是辛苦。不过,辛苦之余,普京还是得到了一些锻炼,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下,普京积累了许多关于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的相关经验。

正在这个时候,普京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这些幸运的人总能在最危难的时候巧遇各种机会。当时,普京的恩师索布恰克对政治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弃教从政。1989年,索布恰克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紧接着他又摇身一变,成为了列宁格勒市苏维埃政府主席,这可是该市苏共机关的一把手!此时,索布恰克急于招揽各方面的人才,普京就是在这个时候,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遇。

1990年夏,索布恰克回到了列宁格勒大学处理一些日常事务,赶巧在楼道里遇到了自己的学生普京。师生见面难免一阵寒暄,之后就谈到了彼此的现状。这时的索布恰克正忙于很不熟悉的政治事务,见到自己的学生后,他立刻萌生了一个念头。但为了慎重起见,他还是决定通过大学熟人出面征求普京的意见。

普京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

一位法律系的好朋友邀请我出面帮助索布恰克,那时他已经是列宁格勒苏维埃政府的主席了。朋友跟我的谈话很直截了当,并说索布恰克的班子里尽是一些滑头,没有任何的工作能力。紧接着他就问我能不能帮助索布恰克。

“所谓的帮助限定到哪个程度呢?”我对此事很感兴趣。

“从大学辞职,直接到他的身边工作。”

“你得清楚,或者是慎重地考虑一下,我是一名克格勃的军官,这一点索布恰克先生是否清楚?搞不好我会损害他的名声的。”

“你还是和他亲自谈吧!”朋友建议我说。

这次,我和恩师的见面可不是谈论学习,而是关于工作,我们相约在他的办公室里交谈,至今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

我进去之后,就介绍了自己当时的一些具体情况,也谈了谈自己的想法。索布恰克先生是一个爱冲动的人,听完我的具体陈述之后,立即对我说:“星期一你就可以来上班了,具体做哪些方面的工作我们还是要谈一谈的。”

我说:“我不能不事先向您说清楚:阿纳托利·亚历山德罗维奇,您对我说的一切我都十分满意,也很感兴趣,但是我还有一个情况要向您汇报,这个情况可能要影响我变换工作。”

他问:“什么情况?”

我回答:“我必须和您说清楚,我并非是一个普通的校长助理,我还是一名克格勃官员。”

索布恰克听后就不做声了,考虑再三之后,他说道:“好吧,克格勃就克格勃吧!”

普京回到家之后,就同妻子柳德米拉商量这件事,柳德米拉十分支持普京的这一决定。就这样,他辞去了自己在列宁格勒大学的工作,跟随导师来到了市苏维埃政府,索布恰克主席任命他为国际问题顾问。

命运就这样让索布恰克和普京再一次走到了一起。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这位传奇人物的身上,又将发生些什么呢?

平稳踏上政治之路

由于导师的青睐,普京平稳地踏上了仕途之路的第一个台阶,而他本人也并没有辜负恩师索布恰克的期望,将自己所属的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

1991年,苏联国内的局势进一步恶化。在短短的几周之内,苏共政府就做出了重要决定,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个城市进行管理体制上的实验性改革,成立由人民自主选举产生的政府组织。以前的苏维埃政府,系统的各项职能都混合在一起,而现在这种形式的改革却可以清晰地区分行政和立法的关系。很快,莫斯科苏维埃政府就通过了这个新的法律,而且没有任何的争议;而在列宁格勒,市苏维埃议员就极力反对成立市政府,因为政府一旦成立,他们手中的权力就会被大大地削弱。普京为此反复做工作,成功地说服了很多议员,也让他们认识到了成立政府的关键性所在。最终,这一决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顺利通过。

1991年6月份,尽管许多共产党人和民主派都反对索布恰克参加列宁格勒市的竞选,但他还是赢得了超过70%的选民支持,有幸成为了第一个由全市人民通过民主手段选举出来的市长。而普京则担任索布恰克的对外联络部主任。

在风云突变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存在着很多的反对派,而索布恰克可以视为苏联反对派的光辉旗帜。此时,他的标语很明显地表明了他的立场:“打倒列宁主义!”“打倒苏共!”“让叶利钦、波波夫、索布恰克重新拯救俄国!”可见,当时的索布恰克是拥有极高地位的。在就职典礼上,索布恰克当众宣布,现在的列宁格勒只有一个合法政府,苏共机关甚至是中央机关在今后没有任何权力和理由干涉市政府的相关活动。

在索布恰克等民主改革派强力地宣传和号召之下,1991年9月6日,列宁格勒的市民进行了全民公决,有54%的市民同意将列宁格勒的市名恢复为沙皇统治时期的“圣彼得堡”。自此,由彼得大帝亲手缔造的港口城市,又恢复到了1917年“二月革命”之前的名字,并且这一决议在后来的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上,以修改宪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随后,“列宁格勒”的名字被载入了历史。

随着全国形势的骤变,索布恰克与市民之间的疏远感在日渐增长,尽管索布恰克十分努力,圣彼得堡的形势还是在逐渐恶化。然而,这时的索布恰克是很高调的。自从出任列宁格勒苏维埃政府主席之后,索布恰克几乎所有的政治活动都要前去参加。在担任圣彼得堡市长之后,他真正地履行了一个政治家的义务,从不会拒绝任何一个邀请,他的足迹遍布了许多西方大国以及斯堪的纳维亚诸国家。

也就在这时,国外对索布恰克造成了一些舆论。有人说索布恰克有可能成为俄罗斯未来的总理,也有人说成为总统都是极有可能的。这些舆论让当时刚刚成为总统的叶利钦很不舒服,因此叶利钦对索布恰克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冷淡。

索布恰克自己认为,他不仅仅是俄罗斯民主运动的主要参与者,而且还是重要的领导人之一。他对苏共和俄共持有强烈的反对态度,在苏共二十八大上,他曾和叶利钦以示威性的态度退出了会议讨论。但是,索布恰克也承认,他并不与叶利钦站在同一个阵营,他也曾公开表示过一些对叶利钦本人的不满。索布恰克甚至对身边的一些人说:“我无法成为叶利钦班子里的成员。”而此时,索布恰克的影响恰恰仅次于叶利钦。媒体曾这样贴切地形容过索布恰克:高高的个子,匀称的身材,举止相当优雅,无论和任何一名欧洲的政治家站在一起,都不会显得逊色;在索布恰克的演说过程中,他能够成功地运用他那娴熟的肢体语言;他的性情果敢坚毅,而之所以会身居高位,正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强大的自制力,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正是这样一位卓越的政治人物、一位可亲可敬的导师,将职业军人普京引上了从政的道路,普京就这样迅速地崛起了。

艰难的“8·19”抉择

平稳踏上政治之路的普京,在经过一段发展之后,又将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

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对整个苏联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改革。1987年,以《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的出版为起点,戈尔巴乔夫在全国上下开始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大肆宣扬“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的治国方略,取消苏共政府的领导权。可以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歧途。

1990年,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先后宣布脱离苏联独立,在这之后,其他各个加盟共和国也纷纷表示要脱离苏联的统治。1991年,叶利钦在选民的拥护之下,当选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政府主席。随即,他就宣布俄罗斯已经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给戈尔巴乔夫来了个冷不防,苏联一下子成为了一个空架子。为了继续维持苏联的统一局面,5月份,戈尔巴乔夫召集15个国家的共和国领袖,并与他们达成协议,决定建立一个“新苏联”。

1991年8月19日,身为副总统的根纳季·亚纳耶夫对外界宣布,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因为身体原因已经不能继续担任总统职务了,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由他继任总统这一职位。同时,亚纳耶夫还宣布,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在国家部分地区实行“紧急状态”,为期6个月。这时,大规模的坦克和军队开始出现在莫斯科的街头。不过,莫斯科的这些市民们好像对此并没有多大兴趣,他们每天早起依旧照常上班,似乎在他们的心里,早就接受了这种不能改变的现实。

但是,在当时极富声望的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的眼里,亚纳耶夫所做的这些对改变苏联的局势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听命于紧急委员会。于是,叶利钦跳到议会大厦前的坦克上发表言辞激烈的演说,激愤地指责紧急状态委员会,说他们是要恢复苏联的政治铁幕统治,并号召所有民众团结起来,进行一次总罢工。这时,紧急状态委员会也做出了一些决定,搜捕那些反动派,以及煽动游行的人员。但是,因为他们的优柔寡断、反复迟疑,所采取的行动也未能及时地起到作用;而叶利钦却当机立断,在克格勃军队未来得及包围其住所时,就抢先20分钟抵达了俄罗斯最高苏维埃的所在地——白宫,并把这里当成了抵抗紧急状态指挥部的临时指挥所。正是在叶利钦的决策之下,事情发生了惊天大逆转。

此时的苏联存在着三股政治力量:克里姆林宫(紧急状态委员会)、克里米亚别墅(戈尔巴乔夫的住所)、白宫(叶利钦临时指挥所),经过了两天的殊死较量,这次事件终于有了结果。

8月22日上午,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对外宣布:苏联前国防部部长德米特里·亚佐夫元帅、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弗拉基米尔·克留奇科夫,以及副总统亚纳耶夫等人已于今日凌晨被依法刑拘;前内阁总理瓦连京·帕夫洛夫虽已住院,但已被秘密监控起来;苏联的内务部部长鲍里斯·普格已经自杀身亡。这些人都是当时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成员。

两天后,也就是8月24日上午,戈尔巴乔夫通过电视台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位,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就这样,苏联共产党的命运由此终结,苏联解体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在整个“八·一九”事件中,最大的赢家莫过于叶利钦。事态发展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他的手上,白宫门口的几天斗争使他一跃成为了万民拥护的大英雄。

而此次事件发生之时,索布恰克刚好在莫斯科公干。身为全国第二大城市的最高领导人,索布恰克最终做出了追随叶利钦总统步伐的决定。“八·一九”事件结束之后,索布恰克就发出消息,公开支持叶利钦,并决定搭乘最早班的飞机赶回圣彼得堡,加入到声援叶利钦的队伍中。而索布恰克却不知道,此时此刻,他的名字已经被列入到克格勃最高领导人克留奇科夫所签发的逮捕名单中,位于圣彼得堡的那些克格勃们,已经随时待命,准备施行对索布恰克的正式逮捕。

政变发生的当日,普京正与家人在外地度假,他听到消息之后,立即赶回了圣彼得堡,仔细思考应对策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普京帮了索布恰克一个大忙。克格勃内部的一个工作人员,与普京的关系非常好,他秘密向普京透露了索布恰克即将被逮捕的消息。普京听说之后,不顾自己的安危,执意要到圣彼得堡机场迎接索布恰克。第二天,普京亲自指挥,精心挑选了圣彼得堡最优秀的武警人员,在索布恰克所乘坐的飞机平稳降落之后,迅速将汽车开到飞机的旋梯之下,在克格勃工作人员赶到机场之前,就把索布恰克接了出来,并对他进行了严密的武装保护。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索布恰克和圣彼得堡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圣彼得堡军区领导人进行了磋商,普京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日夜奔走于圣彼得堡克格勃和军区之间,和有关当局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斡旋。正是索布恰克与普京的不懈努力,当地驻军才放弃执行“紧急状态委员会”的相关规定,保持了中立态度,最终使“紧急状态委员会”企图夺取圣彼得堡政权的美梦落空。

8月20日,这场政变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普京最终决定辞去克格勃的一切职务。当时的克格勃有着严格规定,基干人员是永远不允许辞职的,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普京的心中都是百感交集。在自传当中他曾经这样写道:“当时,我被迫决定,或是离开列宁格勒苏维埃,不再忍受那痛苦的讹诈,或是坚定信念留在那里。但是,我必须要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说彻底地告别克格勃。这时我面临的是两种对立的选择。考虑到当时的安全机构委员会正处于悬而未决的地位,许多事情还都是不明朗的,作为一个组织,它会不会继续存在下去,或者是将要以怎样的形式存在,这都是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经过慎重思考,我还是决定离开克格勃。差不多就在这同一时刻,政变开始了。如果我不按照指示执行命令,就会违背当初的誓言;如果我执行命令,就会做出违背道德良知的事情。这时,我坚定决心,把所有做事的出发点都放在道德良知的基础之上。最终,在这一因素的指示之下,我决定离开安全机构,去谋寻另外的出路。”

索布恰克的“灰衣主教”

普京凭借着敏锐的政治触觉在千钧一发之际站对了队伍。尽管政变的混乱局面得到了暂时的控制,但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层之间,依然存在着暗流涌动,钩心斗角,毕竟每个人所代表的政治立场是不尽相同的。当时,苏联最高苏维埃的成员差不多都是共产党员,他们对于叶利钦的政策是极为不满的。军人出身的副总统亚历山大·鲁茨科伊也对叶利钦有所不满,并且和车臣最高苏维埃主席鲁斯兰·哈斯布拉托夫结成了统一联盟,共同构成对叶利钦的强大威胁。

就这样,双方在关于建立怎样的一个政体上展开了尖锐讨论。叶利钦的意见是建立一个总统共和体制的联邦国家,而哈斯布拉托夫则主张建立议会制共和国。

1993年9月21日,叶利钦宣布了解散最高苏维埃和人大会的决定,并公布将在年底进行新的立法机构选举,选举后将成立国家联邦议会。而此时的人大会却与叶利钦唱起了反调,不仅统一了口径,弹劾总统,还占领了白宫。事态一下子陷入了僵局,没有了任何和平解决的希望。叶利钦最终决定用武力强迫这些人向议会俯首称臣。

10月3日,叶利钦宣布莫斯科进入紧急状态,并且调遣了军队进入莫斯科。10月4日凌晨,俄罗斯的联邦军队向当时的议会所在地——白宫进行了炮轰,特种兵很快就以强大的攻势占领了白宫议会大楼,造成了大批白宫守卫人员的伤亡,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最终成为了战俘。这就是俄罗斯当代史中非常著名的“炮打白宫”事件。

在这次事件当中,普京再一次选择与自己的导师索布恰克站在一起,共同拥护叶利钦的决定,圣彼得堡的局势很快得到了控制。

在经过两次的生死考验之后,普京所表现出来的忠诚让索布恰克着实感动,普京在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那种镇定自若、处变不惊也深得索布恰克欣赏。在他的心里,普京就是他自己的人,甚至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在1992年时,普京就出任了圣彼得堡市主管对外经济联络的副市长,主要负责管理国外的代表机构、旅店、赌场、社会团体以及专业部门的大型投资项目。1994年3月份,索布恰克又将普京提升为圣彼得堡第一副市长,并兼任对外联络委员会的执行主席。这时,普京对索布恰克的影响力已经是很大了,无论是在市政府副市长的工作岗位上,还是担任市政府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期间,普京的工作业绩都是十分突出的。特别是圣彼得堡的经济,在普京负责时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恢复和发展。

在普京的努力之下,圣彼得堡市出现了外汇市场,并且成功引进了许多的国外银行,一些大中企业,还与他们签订了合资办厂的协议。德累斯顿银行以及德国的众多企业源源不断地来到了圣彼得堡,设立起自己的办事处和分公司。普京在国外结识的那些老朋友也纷纷加入到支持普京的工作队伍当中,圣彼得堡的对外经济活力一下子上升到全俄罗斯的最高水平。

俄罗斯联邦副总理,阿纳托利·丘拜斯在进行私有化改革的过程中就经常和普京一起打交道。丘拜斯一直很佩服普京,他说,普京虽然不是学经济学的,但对复杂的经济问题理解得很快。

尽管,普京做出了很多成绩,但还是引来了反对派的攻击,他们以普京曾经在克格勃从事过间谍工作为由,企图将其从索布恰克的身边轰走。但索布恰克公然批评了这些人的做法,他说:“普京并不是什么克格勃人,他是我的学生。他虽然在对外情报局工作过,但是他所做的工作一直是保卫国家的切身利益。他没有任何理由为自己之前的工作羞愧。”索布恰克这些话,更激起了普京对于工作的热情和对索布恰克的忠心。

索布恰克出于对普京的巨大信任,把很多工作都交给了普京全权处理。从那时起,圣彼得堡市的工商界人士,乃至于黑社会成员都知道,有事找普京。那些外商更是认为,如果想要跻身圣彼得堡市场必须以结识普京作为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因此,很多人称普京是“圣彼得堡的灰衣主教”。索布恰克见普京如此有作为,心里很高兴,非但没有任何的担心和顾虑,反而将更多、更重要的事情托付给他。在索布恰克出访之时,他签署了很多空白的市政府公函,让普京可以自行决定。从这一层面来讲,索布恰克对普京是非常信任的,而普京自己也非常珍惜这份信任。

市政府的很多官员都猜不透普京与索布恰克的关系究竟铁到了何种程度,毕竟他们两个人的接触只有在出访时才能体现,平时都是各干各的。其实,索布恰克与普京在私下里是经常交往的,他们会在一起垂钓,周末普京也会带着女儿来到索布恰克的家里面。普京对索布恰克从来都是尊称“您”,而索布恰克总习惯直呼普京的小名“瓦洛佳”。

因为索布恰克经常出差,普京自然成了市政府机关的头号执行官。

在圣彼得堡的权力圈子里,大家都明白,普京绝对是这个市的第二号人物。只不过这个人不愿意显山露水罢了。的确,在一些媒体和报纸上很少看见关于普京的报道,即便是经常地出现在各种会谈和见面中,对他的详细报道也几乎没有。所以,一些记者也称普京是一个“简讯人物”。

作为圣彼得堡的“灰衣主教”,普京很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一些完全可以自作决定的事他也会在征得索布恰克同意之后再去办理。即便已经成为代理市长,他也清楚自己的“辅助角色”,成为索布恰克的一个忠诚的助手,以至于人们称他为索布恰克的“守护天使”。

为恩师退出圣彼得堡政坛

在圣彼得堡工作的6年,对普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影响其一生的,在圣彼得堡锻炼出来的工作经验为他后来进入莫斯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任何政治都是从地方政治慢慢延展开来的,如果身为政治人员,没有在一个地区或者是城市担任过行政首长的经历,是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国家的权力核心的。而搞行政和搞情报之间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普京之前一直在克格勃工作,从没有做过行政,更没有丝毫的管理经验。从德国回来后,他先后经历了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八·一九”事件和“炮打白宫”事件,在这些惊心动魄的局面之下,他直接参与了集权政治、计划经济体制向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在领导圣彼得堡政府之后,普京积累了丰富的政治、行政和管理经验,为其日后成为俄罗斯联邦总统,领导整个国家的公民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上个世纪末的俄罗斯可以用“风雨飘摇”来形容,其变幻莫测的风云气象是任何人都难以琢磨的。索布恰克的政治生涯就在这样背景下很快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普京的仕途之路自然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1996年,圣彼得堡市市长的选举如期进行,索布恰克踌躇满志,全力以赴加入到角逐的行列当中,准备继续连任。但是,此时他的面前有一个能力很强的对手,就是原来的副市长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夫。由于索布恰克在之前的执政过程中,树敌较多,再加上政绩也不是那么突出,因此,在这次竞选中可以说不占丝毫优势。市民需要的是更为实在的东西。

1996年5月,索布恰克在圣彼得堡的市长选举中败下阵来,在这之后,噩运接踵而至,政治对手对其进行大肆报复,索布恰克面临着身陷囹圄的危险。此时的普京再一次选择忠诚于自己的老师,跟随索布恰克离开了圣彼得堡市政府,并说了那句震惊媒体的名言:“宁愿因忠诚被绞死,也比背叛偷生好。”

离开圣彼得堡市政府之后,普京陷入了失业状态。有一次,仕途失意的普京邀请自己的秘书到他新落成的别墅做客,女人们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两个男人则进入了桑拿浴室。忽然,一股浓烟伴随着火焰蹿进了桑拿房,桑拿室就这样起火了。孩子们被救了出来,大人们也成功地脱险。“我忽然想到了房间里的那个皮包,里面的现金是我们所有的积蓄,如果没了这些钱,我们的生活又该怎么办呢?所以我就转回身去,冲进火海,去找我们的皮包。还好,我还有几秒钟的时间,但火势越来越凶猛,很快我就放弃了寻找。我来到阳台,看见火苗正往上蹿,我只好爬过围栏,抓起一个床单就往下爬。从桑拿房出来的时候,我的身上没有穿任何的衣服,我只能把床单裹在自己的身上。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房子着火,一个裸露的男人裹着一条床单,从阳台往下爬,恰好一阵风从中经过,床单被吹了起来,就和船帆一样。小山的另一边站着一群人,他们正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当时,我们的两辆车都停在别墅的边上,很快就被滚滚袭来的热浪烘烤得发烫,而我们的车钥匙却没有在身上……”

身上裹着床单,刚刚从火海中逃离出来的普京看起来并不好。他在圣彼得堡的一切都没有了,工作、存款、房子统统没有了。在火灾的遗址上,普京只找到了自己受洗时的十字架。

失业两个月之后,普京有点耐不住性子了,决定到莫斯科去碰碰运气。

至于落魄的索布恰克本人,在政坛斗争失败之后,饱受了世态炎凉的苦楚,为了躲避政敌的屡次迫害,他不得不旅居巴黎,到那里安心地调养身体。他出国时,简直就像是一次惊险的神秘逃亡一般。普京曾透露过:“我去了圣彼得堡,也见到了索布恰克,当时他在住院。11月7日,我的朋友从芬兰派来了医用飞机。这一天全国的民众都在过节,而索布恰克却偏偏选择这一天离开,直到三天之后,也就是11月10日大家才发觉索布恰克已经离开了圣彼得堡。”在普京的帮助之下,索布恰克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前往了巴黎,躲避他的那些政治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