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卷中

钱德洪序

德洪[2]曰:“昔南元善[3]刻《传习录》[3]于越[4],凡二册。下册摘录先师手书,凡八篇[5]。其《答徐成之》二书[6],吾师自谓:‘天下是朱非陆[7],论定既久,一旦反之为难;二书姑为调停两可之说,使人自思得之。'[8]故元善录为下册之首者,意亦以是欤?今朱、陆之辨明于天下久矣。洪刻先师《文录》,置二书于《外集》者,示未全也,故今不复录。其余指知行之本体,莫详于《答人论学》[9]与答周道通、陆清伯、欧阳崇一四书[10]。而谓‘格物为学者用力日可见之地’,莫详于《答罗整庵》11一书。平生冒天下之非诋推陷,万死一生,遑遑然不忘讲学,惟恐吾人不闻斯道,流于功利机智,以日堕于夷狄禽兽而不觉,其一体同物之心,终身,至于毙而后已。此孔、孟以来贤圣苦心,虽门人子弟未足以慰其情也。是情也,莫详于《答聂文蔚》12之第一书。此皆仍元善所录之旧。而揭‘必有事焉’即‘致良知’功夫,明白简切,使人言下即得入手,此又莫详于《答文蔚》之第二书,故增录之。元善当时汹汹,乃能以身明斯道,卒至遭奸被斥,油油然惟以此生得闻斯学为庆,而绝无有纤芥愤郁不平之气。斯录之刻,人见其有功于同志甚大,而不知其处时之甚艰也。今所去取,裁之时义13则然,非忍有所加损于其间也。”

▲ 注释

[1]德洪:本名钱宽(1496—1574),字洪甫,号绪山,浙江余姚人,受业于阳明。官至刑部郎中,后在野三十年,于各地讲学传播阳明心学,成为浙中王门的代表人物。著作有《绪山会语》。参见《明儒学案》卷十一、《明史》卷二八三。

[2]南元善:南大吉(1487—1541),字元善,号瑞泉,陕西渭南人,王阳明弟子。正德辛未(1511年)进士,官至绍兴知府,后罢官归乡,以讲学为生,致力于王学的传播。参见《明儒学案》卷二十九、《明史》卷二六四。

[3]《传习录》:初由薛侃于虔,刻《传习录》卷上,三卷,即今之。据《年谱》,后由南大吉再刻《传习录》二册,即《续刻传习录》。上册收录虔刻三卷,下册收录阳明八书。

[4]越:今浙江绍兴。

[5]八篇:为王阳明所写的八封信,亦称八书。“八书”分别为《答徐成之》二书、《答人论学》、《答周道通书》、《答陆原静书》、《答欧阳崇一》、《答罗整庵》、《答聂文蔚》第一书。

[6]《答徐成之》二书:载于《阳明全书》外集卷二十一。徐成之:人名,其余不详。

[7]是朱非陆: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由吕祖谦邀集,朱熹与陆象山在信州(治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会面,就治学方法展开的一场辩论。朱熹主张“道问学”和“即物而穷其理”,即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主张“尊德性”和“发明本心”,认为“心即理也”,不必多做读书穷理工夫。朱讥陆为“禅学”,陆讥朱为“支离”,二人话不投机,赋诗互相责难。此后朱子理学与象山心学门户之争,历数百年之久。

[8]“吾师自谓”句:语见《阳明全书》卷二十一《答徐成之》。

[9]《答人论学》:即《答顾东桥书》,见【130】—【143】条目。

[10]答周道通、陆清伯、欧阳崇一四书:《答周道通书》见【144】—【150】条目;《答陆原静书》见【151】—【167】条目;《答欧阳崇一》见【168】—【171】条目。

[11]《答罗整庵》:见【172】—【177】条目。

[12]《答聂文蔚》:第一书见【178】—【184】条目;第二书见【185】—【194】条目。

[13]时义:目前的情况。指《答徐成之》中涉及的朱陆问题已经告一段落,而《答聂文蔚》第二书中谈到的“致良知”与“必有事焉”等说,则为阳明心学新的进展,上卷亦未有所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