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考情概述
事业单位考试是针对应聘事业单位的报考者进行的考试,目的是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考试由各单位自行组织,题型不拘一格,因此,考生应该了解当地试题类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是针对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分析、策略选择等部分。命题架构如下所示:
二、题型分析
(一)常识判断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是否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是否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主要涉及教育、文化、历史、政治、自然、经济、法律等方面。
例题: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
A.研究教育现象
B.解释教育问题
C.提出教育对策
D.揭示教育规律
解析: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故本题选D。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内涵、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主题、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内容原意是否一致;根据阅读内容合理推断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这部分主要包括逻辑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三大题型。
例题1:
针对清王朝的人才禁锢政策,龚自珍提出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观点。对当时腐朽黑暗的封建专制和______的思想界而言,龚自珍的响亮呐喊,简直就是______的狂言,它就像一声炸雷、一阵疾风,催人警醒,给人力量。
A.枯燥 不可一世
B.封闭 耸人听闻
C.僵化 如雷贯耳
D.沉闷 惊世骇俗
解析:先看第一空,“枯燥”用来形容“思想界”,搭配不当,故排除A项。再看第二空,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龚自珍的响亮呐喊并非夸大或捏造事实,故排除B项。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第二空处要形容的并非人的名声,故排除C项。惊世骇俗:使一般人感到惊骇。由后文的“一声炸雷、一阵疾风,催人警醒,给人力量”可知,用于此处符合文意。故本题选D。
例题2:
诚然,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改革中高考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把学校、教师、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但在当前的评价制度之下,学校的选择也十分关键,是沿着升学目标,强化目标的合理性,围绕它组织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还是以育人为出发点,先育好人,再考虑未来的升学,将在学校形成不同的生态。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改革当前的评价制度刻不容缓
B.学校的选择对推进素质教育至关重要
C.不同学校对素质教育有不同的理解
D.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解析:文段表达的重点在关联词“但”引导的句子中,即“学校的选择也十分关键……将在学校形成不同的生态”。由此可知,这段文字意在强调学校的选择对推进素质教育至关重要。本题应选B。
(三)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题型有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例题1:
划分指的是把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既不相交,也不遗漏的小类,来揭示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从而明确概念的方法。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的划分是正确的?( )
A.《诗经》中的作品包括“风”“雅”“颂”
B.颜色可以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
C.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舞蹈和绘画等
D.大学专业包括文科专业、应用型专业和非应用型专业
解析:划分的关键信息是:把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既不相交,也不遗漏的小类。B项,颜色不止选项中所列的这些,说明有遗漏,排除。C项,文学作品的范围很广,不止是选项所列的这些,而且选项中的“等”也说明有遗漏,排除。D项,文科专业中,既有应用型专业,又有非应用型专业,文科专业和后面两类专业有相交的地方,排除。A项,《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符合定义。因此,本题选A。
例题2:
橡胶∶轮胎∶汽车
A.玻璃∶水杯∶容器
C.木材∶纸笔∶课本
B.塑料∶键盘∶电脑
D.线丝∶衣架∶阳台
解析:题干中橡胶属于制作轮胎的原材料,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中的成品对应,而轮胎属于汽车的一部分,二者是组成关系;塑料是制作键盘的原材料之一,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中的成品对应,而键盘属于电脑的一部分,二者也是组成关系。符合题干的对应关系,故答案选B。
例题3:
某公司成立了篮球、足球和乒乓球三个业余活动小组,甲、乙、丙均报名参加。三人在不同的小组,且每人只参加了一组,对于他们参加业余活动小组的情况,有如下三种猜测:
(1)甲参加了篮球组,乙参加了足球组。
(2)丙没参加足球组,乙参加了篮球组。
(3)甲没参加篮球组,乙参加了乒乓球组。
如果上述三种猜测都只对了一半,则甲、乙、丙分别参加的是( )。
A.乒乓球组、足球组和篮球组
B.足球组、篮球组和乒乓球组
C.篮球组、乒乓球组和足球组
D.足球组、乒乓球组和篮球组
解析:本题我们可以使用代入排除法。将A项代入题干,则三句话各有一真一假,符合题干信息;将B项代入题干,则(1)的两句话全假,与题干矛盾;将C项代入题干,则(2)的两句话全假,与题干矛盾;将D项代入题干,则(1)的两句话全假,与题干矛盾。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四)数量分析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题型有数学运算、资料分析等。
例题1:
甲、乙、丙、丁四个工厂共有100名高级技工。其中甲、乙两个工厂的高级技工数量比为12∶25,丙工厂的高级技工人数比丁工厂少4人,问丁工厂的高级技工人数比甲工厂( )。
A.多6人
B.少6人
C.多9人
D.少9人
解析:本题考查整除和奇偶特性。因为四个工厂共有100名高级技工,而甲∶乙=12∶25,所以甲、乙两个工厂的高级技工人数之和为37的倍数,即甲+乙=12+25=37(人)或者甲+乙=2×(12+25)=74(人)。又因为丁—丙=偶数,则丁+丙=偶数,故甲+乙=偶数。所以甲厂的高级技工为24人,乙厂的高级技工为50人,丙厂的高级技工为11人,丁厂的高级技工为15人。故丁—甲=15—24=-9(人),故选D。
例题2: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13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74.76万人,比上年减少79.38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5.06%。其中普通中专招生271.47万人,比上年减少5.89万人;职业高中招生183.53万人,比上年减少30.37万人;技工学校招生133.50万人,比上年减少23.56万人;成人中专招生86.26万人,比上年减少19.55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6.79万人,其中普通中专专任教师30.36万人,比上年减少1979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30.14万人,比上年减少1.03万人;技工学校专任教师19.92万人,比上年增加2298人;成人中专专任教师5.20万人,比上年减少2186人。
1.2013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人数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字?( )
A.1300万
B.1400万
C.1500万
D.1600万
2.2013年专任教师人数最少的职业教育学校种类是( )。
A.普通中专
B.职业高中
C.技工学校
D.成人中专
解析:1.已知“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74.76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5.06%”,故2013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人数为(万人)。故本题选C。
2.直接读数。普通中专专任教师30.36万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30.14万人,技工学校专任教师19.92万人,成人中专专任教师5.20万人,人数最少的是成人中专。故本题选D。
(五)策略选择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面对教育情境感知理解、分析判别、权衡选择恰当策略的能力。这部分题目的题面陈述了一个教育情景,主要考查应试人员面对各种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包括根据情景采取恰当措施进行管理组织的能力、根据情景采取合适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等。
策略选择题的考查形式是给出一个教育情境,然后列出一个或多个问题要求考生回答,考生应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别,从选项中权衡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种处理方式。作答这个模块需要考生理解掌握相关的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并能灵活、准确、迅速地利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从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处理方式。
例题1:
小学三年级的课堂上,王老师正在讲课,突然听到一名学生大声喊道:“王老师,小明把我掉下来的橡皮拾了就不给我了!”课堂一下就乱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
如果你是这个教师,你会怎么做?( )
A.让小明立刻归还橡皮,然后继续讲课
B.严厉批评这两个同学,并罚他们站在教师后面听课
C.告诉所有学生都要安心上课,并承诺课后再来处理此事
D.让小明立刻归还橡皮,并提醒所有同学注意遵守课堂纪律
解析:课堂秩序被打乱被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如果此时马上对事情做出处理,肯定要耽误一些时间,影响学习进度,而且具体事实需要经过询问调查才能得知,所以此时应该先让学生安心上课,课后再做处理。所以选C。
例题2:
两名男同学在校园里打架,造成了不良影响,你该如何处理?( )
①让两名同学写检查
②让两名同学写事情的经过
③通过其他渠道调查事情的过程
④让两名学生对质事情的经过
⑤厘清事情,指出并分析两名学生做得不合适的地方
⑥对双方都提出严厉批评,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犯的错误
⑦在班级内严肃批评这两名同学,给其他同学以提醒
⑧让两名学生在班级内承认自己的错误,并相互道歉
A.②③⑤⑧
B.①④⑥⑦
C.①③⑥④
D.②④⑤⑦
解析:排除法。①与②相比,②的处理更加公正,排除①; ③④⑤中,④显然处理不当,这样会加剧两人之间的矛盾,排除;⑥⑦⑧中,⑧的处理方式更恰当些,让两人主动承认错误,互相道歉,化解矛盾。故本题选A。
例题3:
夏老师是今年刚入职的女老师,年轻漂亮充满活力,深受同学们喜爱,一天,夏老师回到办公室发现一封信,是班上一个很内敛的男生写的,信中表达了对夏老师的感情,如果你是夏老师,决定跟该生对话,你会怎么跟他沟通?( )
A.不露声色,以身边的人为例,谈专心读书对未来的影响
B.不露声色,用事实告诉他中学生恋爱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C.直接谈论信的内容,询问他写信的动机,劝其认真学习
D.直接讨论新的内容,告知他这样做给自己带来了困扰
解析:作为老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各方面感受,既要告诉学生道理,又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不能直接针对该学生谈论信的内容,要不露声色,告诉他作为学生要专心读书,才能有好的未来。如果告诉他中学生恋爱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会给学习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所以选A。
三、备考策略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虽然对于应试者来说存在着很多挑战,但是取得高分并不是没有可能的。我们的高分对策并非投机取巧,告诉应试者一些可有可无或根本不现实的方法,而是在多年从事事业单位考试命题和研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论证和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参加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科目考试各个类别的考生均适用。
(一)备考的前提——“知己知彼”
所谓“彼”,就是自己所要面对的考试。首先,考生应对整个考试的流程与要求做一个全面的了解,避免在后续过程中遭遇不必要的问题,这些考生通过每年报名前出台的招录公告以及网站的报考信息即可了解;其次,考生应对自己所参加类别的“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题型题量及模块都有一个大致的掌握;最后,最好还能根据往年的真题做一些预测。
所谓“己”,则指自己的强项弱项、优点缺点等。“知己”需要“知彼”为前提,考生在了解考试的各项信息后,可适当做1—2套真题,摸清哪些模块与题型是自己的强项,哪些是自己的弱项,并分清难易主次,作出备考安排——此即“知强弱”。考生在备考前还需了解自己的答题速度和心理特点,由于考试时间紧,很多考生往往因答不完题而出现紧张慌乱等不良心理状态,因此在备考之前,考生可对自己这方面做一些测试,一方面通过对考试形式的了解逐渐使自己释然,另一方面在备考中可设计一些适当的训练,以克服一些不好的心理习惯——此即“知优劣”。
(二)备考的方式——“深广相济”
所谓“广”,即涉猎应广博,视野要开阔。“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题型多样,考点广泛。考生的广泛涉猎应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对题型要多了解。俗话说“熟能生巧”,考生熟知各种题型,在考场上必然能大大节约时间。考生需明白一点,虽然考试每年都是出新题,但这种“新”很大一部分只是形式上的“新”,基本的规律还是大同小异的。考生对各种题型能见多识广,在做题时自然能临危不惧。
其次,考生应对各类解题技巧多做了解。如计算技巧、阅读技巧、答题技巧等。对此,考生应多练,以勤补拙,对各类解题技巧做到融会贯通。
再次,考生应对各类知识多加关注、多积累。考试所涉及的专业众多,知识点广泛,考生除了对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掌握之外,还应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新的科技知识等。
所谓“深”,即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钻研和总结。
第一,考生应对重点、难点题型,注意多挖掘,多总结。特别是逻辑判断、数学运算这类题,向来以新著称。从近几年的考试来看难度呈不断加大的趋势,成为不少考生的拦路虎。对此,考生可以精选几套真题,对各类题型进行分类整理,找出解题规律与形式的联系。其实做完这些工作,考生可以发现,所谓的这些新题型新规律,无非是形式的变动或者常规解题方法的叠加和变异而已。
第二,考生应根据个人的强项与弱项进行模块分类,对于自己的弱势模块要从整体上进行深度备考。比如有的考生害怕逻辑填空,就可以根据真题找出汉语中的近义词进行补课;有的考生害怕逻辑判断,就可以找一些逻辑方面的资料对基本逻辑理论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