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吕著中国近代史》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近世史前编》、《中国近百年史概说》、《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和《日俄战争》。《中国近代史讲义》是作者抗日战争以前在光华大学讲授中国近代史的讲义,主要论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以及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侵略的具体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及遭到列强入侵的原因。这篇讲义本来只编到“清之亡及民国成立”,“民国以来之政局”和“民国以来之外交”两章是后来补写的。《中国近世史前编》在《中国近代史讲义》之后写成,它着重写了早期近代史中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是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的穷凶极恶的侵略,而另一方面则是中国人民对当时的封建政权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轰轰烈烈的反抗斗争。《中国近百年史概说》是吕思勉先生在抗战时期应游击区青云、辅华两校邀请讲学的讲演稿。这部讲稿从明末西力东渐讲起,直到北伐胜利为止,脉络分明,叙事完整,要言不烦。《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内有商业篇、财产篇、征榷篇、官制篇、选举篇、刑法篇和学校篇七篇,对中国近代文化史(亦包含民国时期)的主要方面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可与前面三篇内容互补。《日俄战争》对1904年日俄两国之间爆发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影响作了详细的分析。虽然中国并没有参与这场战争,但是这场战争确是中国近代史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因为战争是由于两国争夺侵略中国东北而爆发的,战场主要在中国的东北,而战争的结果,更是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本书写作范围广博,取精用弘,多有独到之处,叙述简明精当,脉络流贯,议论风发,对一般读者熟悉中国近代史能起到非常积极的效果。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世代仕宦”的书香之家,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并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吕思勉先生一生著作颇丰,有《白话本国史》、《中国通史》两部通史,还有《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断代史,以及《中国民族史》、《史通评》等书。除此之外,他还注重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这本《吕著中国近代史》就是他早年对中国近代史探讨的主要成果。他认为“研究历史当略古详今”(《中国近代史讲义》第一章),而近代时期的中国处于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且“迄于今而尤未已”(《中国近代史前编》第一章)。作者在他的著作中尝试分析了当时中国对外事件失败的原因,希望在历史中找到经验教训,以为后鉴。并希望大家能重视这个伟大的转变时期,完成中国思想文化的转变。
吕思勉先生的这本《吕著中国近代史》在今天重新出版,是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的。首先,重拾对学术文化的严谨态度,恐怕是今人亟待学习的。吕思勉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占有丰富的史料和融合社会学知识是其研究历史的两个主要方法。他主张论从史出,反对主观的武断,认为史书上的史料是十分珍贵的。从1906年首次通读正史起,他以后又对正史通读了三次,做到了融会贯通,在史料的把握方面十分得心应手。他的史学研究十分强调社会学的根基作用,所以他将历史研究的目光放眼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因为拥有了广泛的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才使得他的著作眼界开阔,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探索上有所成效。虽然吕思勉先生治学的方法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全面,但其治学的态度却是今人所需学习的。其次,本书作为学习中国近代史的读物,作者在比较全面地叙述了中国近代史的经过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使普通读者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全貌。如第一篇第十章,作者专门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一曰朝政之非”,“二曰兵力之不振”,“三曰士大夫之虚骄,不能知己知彼、勤求敌情,又不能实事求是”等,读者可从中对相应的历史事件得到深入理解。最后,本书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著作,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材料值得重视。如关于民国时期的税法研究(第四篇第三章)、日俄战争的研究(第五篇)等,作者都提供了很多翔实的史料,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是十分有用的。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加入了新颖的“图解”模式,将繁琐的历史内容用表格的形式标示出来,不仅有助于读者的理解,也给由于不同时代文化所造成的理解差异下的作者和读者间构建了沟通的桥梁。此外,本书开篇所配的精美彩图专题和文中的插图,补充了书中的历史资料,使读者在阅读时,能获得更强的视觉体验,学到更多的知识。
本书以吕思勉先生生前所著手稿为蓝本,该著作成书于不同时期,在一些称谓上与当今略有不同,有些称谓,前后也有所不同。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