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互联网模式](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31/845431/b_845431.jpg)
1.4 粉丝经济
1.4.1 简介
1.何为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的涵盖范围较为广泛,涵盖了体育、影视、娱乐等各大行业,疯狂的追星族是娱乐圈粉丝的真实写照,杨丽娟苦追刘德华的故事众人皆知。本文主要从互联网角度来探讨粉丝经济。粉丝,是英文Fans的谐音,意为偶像的崇拜者。而被崇拜的对象,往往是明星、名人、专家、权威、榜样等有身份、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所谓粉丝经济,泛指建立在粉丝与其崇拜者、关注者之间,由其互动模式延伸出来的商业模式。粉丝经济,往往是以某个影响点为中心,许多人围绕着这个中心的明星式经济。
2.粉丝经济的发展与应用
1)超级女声
超级女声是湖南卫视于2005年举办的针对女性歌手的选秀大赛,这是当时在全国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综艺节目。从超级女声开始,追星一词渐渐淡出,粉丝一词高频率出现在公众视野。超女粉丝都有充创意十足的名字,比如玉米、盒饭、凉粉。粉丝队长一声招呼,粉丝奔走相告,粉丝群体的聚集和行为催生出粉丝经济的雏形。
2)博客时代
在互联网进入博客时代之后,徐静蕾(网名老徐)入驻新浪博客,掀开了明星与平民的一对一交流序幕。徐静蕾的才气加上名气,使博客点击量很快就突破了千万人次,囊括数十万粉丝,成为博客中的第一博。老徐放下身段贴近大众的方法是明智的,她通过博客作为宣传窗口,将剧透、工作、生活中的一些温馨场景传递给粉丝,与粉丝进行频繁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明星的私人生活,为其打造了亲和的典范,也大大降低了宣传成本。
3)微博时代
互联网随之进入微博时代,由于微博短小精悍的体裁,使之拥有更快的传播速度。粉丝主和粉丝之间的中间传播渠道被完全去掉,任何粉丝都有可能与自己的粉丝主一对一沟通,追星成本变得很低,互动频率也更为频繁。影视明星、名人专家几百上千万的粉丝量,就是一个大型媒体窗口,借助传统渠道进行传播的需求降低。
相比于QQ私密性较强的双向沟通方式,微博主要是一对多的喇叭式宣传,使其更具有媒体性质。另外,QQ好友数量有限,而微博被关注无上限,使其更容易成为媒体。除此之外,微博还有客服功能。由于微博的媒体属性,大V、段子手等资源被精心包装成广告媒体对外进行销售。这推动了自媒体的兴起,也造就了网络水军等行业的兴盛。
4)微信时代
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超级APP,朋友圈是好友之间互动的区域,类似于QQ空间;公众号是媒体和服务性质的机构进行宣传推广的重要渠道,推动着粉丝经济的发展。依托于信息推送和朋友圈转发,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实际上已经成为移动媒体。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等知名微信大号。吴晓波曾打趣道,他写了一二十年的专栏,结果把中国的报纸写没了。于是吴晓波被迫转型做微信公众号、爱奇艺视频等新媒体,他辛勤地写作、录视频、做专访,两年左右的时间粉丝已达100万人以上。以前,他为媒体服务,现在他自己就是媒体。由此可见,内容创作者这个重要资源都已经随着读者的远去进行了大规模迁移,传统媒体这个窗口就更加难以为继。
与微博相比,微信的粉丝质量更高、更精准,但为了追求用户体验而形成的信息半封闭性,使其粉丝在数量和声势方面不及微博。这也是微信的总设计者张小龙刻意做的产品规划,以避免产生过多的低质量信息和被人为操纵,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3.KOL影响粉丝消费行为
粉丝主往往也是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 KOL), KOL的身份和特质,决定了其粉丝的消费行为往往具有相应特点。
1)自愿购买粉丝主的商品服务
演唱会、影视剧、培训、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孙俪的《芈月传》、陈欧的聚美优品,由于与粉丝主已经建立了信息形式上的链接,同样也会促进心理链接的深入。不管是熟悉感,还是亲近感,粉丝大多在心里已经认可了粉丝主,后续产生消费行为也就顺理成章了。
2)自愿购买粉丝主喜欢或代言的商品服务
范冰冰代言安吉尔、赵薇代言西王、黄晓明代言天梭,明星将其形象延伸到商品上面,为其树立高品质、可信赖的品牌形象。这就是明星、名人、权威的广告效应。从心理学上解释,这是基于人性的决策懒惰及光环效应产生的消费行为。
3)自愿购买与粉丝主相关的商品服务
当粉丝了解到粉丝主的吃穿住用行方面的偏好时,粉丝会认为粉丝主的品位和判断肯定不会错,于是将其作为消费参考。淘宝上经常会有一些夺目的商品标题,比如“冰冰款公主服”等商品,明知是做广告,还是给人一种产品、质量、款式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感觉。
4)情绪化倾向
如果有人反对粉丝主的价值观,还会遭到粉丝的集体围攻和驳斥。这从心理学上讲,是一种将粉丝主与自我同化的现象,由此展现出情绪化特点。例如,不能喊李宇春为春哥,要喊“春春”,否则粉丝会不满;要尊奉范冰冰为“范爷”,否则粉丝会找上门来骂架;谁要是得罪了“黄教主”,那更是不得了,粉丝的口诛笔伐,一定会让你瞬间明白,绝对不要得罪有粉丝的人。
4.应用案例
1)韩国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已经成为部分国家文化立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韩国。在经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的制造业遭受沉重打击。为了实现再次经济崛起,韩国将文化产业输出作为其国家方略,粉丝经济包含其中。然后,无数经典的韩剧、英俊的欧巴、美丽的思密达进入中国,影响了许多时尚人群,这股潮流叫作韩流。
韩流过后,韩国在影视版权方面获得天量收入,艺人在广告代言方面屡创新高,同时还延伸到其高科技电子行业,为其市场拓展助力。在韩国国内兴起许多网络主播,其依靠甜美的嗓音、迷人的身段,通过粉丝获取虚拟物品,活跃了粉丝经济,还将其输出到了中国。
2)TFBOYS组合
以TFBOYS组合为例,三个90后、00后少年倾倒了万千少女和妈妈群体。成员王俊凯过生日,竟然有多达4100万名粉丝转发微博祝他生日快乐。他们的粉丝自掏腰包,拿自己的压岁钱为其做义务音乐宣传,只为证明自己是铁杆粉丝。在机场的粉丝接机盛大氛围中,让“跑男”陈赫也感叹自己是否已过气。2015年中国福布斯名人榜,TFBOYS排在第92名,收入为1350万元。
3)锤子手机
罗永浩也是一个能量十足的粉丝主。当他推出锤子手机品牌的时候,粉丝买单竟然不是因为其手机的性能优异,而是因为罗永浩的创业情怀。粉丝的主张是,人对了产品也就对了。锤子手机刚一推出,粉丝纷纷抢购,竟然连粉丝经济的集大成者小米手机都感到震惊。根据天猫商城2014年10月的手机销售数据统计,锤子手机共计售出19047部,销售额为4512万元,仅次于小米,成交均价为2369元,成为当月最大黑马。
4)小米手机
来看看关于小米粉丝营销的一些数据,在新浪微博上,小米CEO雷军的粉丝为1300多万人,另一个创始人黎万强的粉丝为500多万人,小米手机官方微博为1400多万人;在腾讯微博上,三者加起来约为3000万名粉丝,去除重复,估计有1000万人;在QQ认证空间内有超过2000万名粉丝;小米社区是一个垂直论坛,每天有100万次左右的PV,为小米手机官网贡献了80%的流量。有了这么多的粉丝作为基础,小米开展饥饿营销就有了支撑。小米每逢新品上世,都会提前预售,粉丝先将款项支付给小米,后续再拿到手机。此举解决了小米资金周转问题,也利用了配件价格的不同时间差,赚取了更多利润。2012年4月6日,小米成立两周年之际,上千“米粉”欢聚北京,雷军现场发售10万台小米手机,仅用6分5秒就将其全部销售完毕,创下手机销售史上的一大神话。
5)网络主播
在网络主播行业,风情万种的女主播往往成为众多土豪竞相追逐的对象。女主播销售的是暧昧,而土豪消费的是情绪。几个土豪争风吃醋为一个女主播消费上百万虚拟礼物的事情时有发生,仅仅为了博得她的欢心。当红的女主播开奔驰、宝马,住豪宅别墅,享受着粉丝的供养。
1.4.2 粉丝经济的商业价值
1.移情变现
移情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就是一个人把对某事物的情绪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面。粉丝对粉丝主的热爱,也会爱屋及乌地转移到与其相关的事物上。情绪是无法用金钱来进行衡量的,所谓千金买不来一个人的心,但是情绪却能驱动消费行为转化成为金钱。古往今来,利用民众的情绪获得权力、利益的案例不胜枚举。
粉丝主通过展示、推荐、销售行为,借助粉丝的移情,可以将粉丝的喜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此过程可称为移情变现。在互联网上,诸如此类的商品、服务种类有很多,归根结底,是在消费情绪。而在传统营销领域,情感营销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营销手段,比如经典的百年润发洗发水、南方黑芝麻糊广告,粉丝营销实际上就是情感营销。
2.常见盈利模式举例
1)广告模式
粉丝主在拥有众多粉丝的情况下,变成了一个极具分量的自媒体。企业和商家会联系粉丝主,通过其流量窗口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向其支付一定比例的广告费,这对于粉丝主来说是新增的收入。在微博、微信平台上有众多自媒体,广告是他们的基础模式。
2)众筹预售
搭建粉丝主与粉丝的交流平台,以众筹模式预售粉丝主的商品、服务、权益,可为粉丝主带来更多收益。在娱乐宝平台,开发了一系列明星增值权益服务,为粉丝设立不同投资额度,让各种类型粉丝参与进来。粉丝可挑选1元、100元、300元、2000元四档投资额,借以获取不同等级的明星权益回报。
3)虚拟礼物
向粉丝主赠送各类虚拟礼物也是常用的模式。在腾讯视频上,一个偶像明星的粉丝见面会视频,可以通过天平、亲亲、送花、抱抱等虚拟礼物,实现一个小时40万人次付费互动,TFBOYS在一个小时内曾引发232万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