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的语言艺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访晤交谈,愉快聊天

1.客人说进门语的技巧

到了亲友家门口,要先轻轻地敲门,或者短促地按一下门铃。即使门开着,也应很有礼貌地问一声:“××在家吗?”或者“房间里有人吗?”不要贸然闯入,以免别人措手不及。

同主人见面后,要立即打招呼,然后再跟着主人进房。同主人打招呼也分几种情况:

(1)你如果是初访者,一般可以用这样的话打招呼:“啊!一直想来拜访,今天如愿以偿了!”“初次登门,就劳您久等,真不好意思!”关系比较密切的,可以随便一点说:“哦,原来你就住在这儿!”或者“难得上门,叫你久等了吧?”

(2)你如果是重访者,因为关系比较亲密,打招呼就不必多礼,一般只需简单地说一句“好久没来看你了”即可,或者说“我们又见面了,我上次来,是一个月以前吧?”关系密切的,开个玩笑,也不乏幽默感:“我又来了,不讨厌吧!”

(3)回访大多出于礼仪或答谢,打招呼时要考虑这个特点,打招呼要有致谢的口气。通常你可以这样说:“上次劳您跑了一趟,我今天登门拜谢来了。”“您上次刚走,我就想,无论如何要到府上再谢谢您!”

初访和回访目的性一般较强,多属礼仪性访晤或事务性访晤。相比之下,重访虽然也有一定的目的(如联络感情、交流信息等),但其随意性较大。所以初访、重访、回访的进门语,还要从礼仪性、事务性、随意性方面去加以考虑。

(4)礼仪性访晤大多与唁慰、祝贺、酬谢等有关,进门语每每要同有关的唁慰、祝贺、酬劳的内容联系起来,比如初访时,说:“一直没有机会登门,今天给您拜年来啦”“好久不见,借你走马上任的东风,给老朋友贺喜了”回访时可以说“上次家父过世,劳您大老远地赶来,叫我一直于心不安”。

(5)如果你去作事务性访晤,进门语就要从本次访晤目的上去多考虑。如“××无事不登三宝殿,求您帮忙来了!”或者“小周,你要我办的事,有眉目了。”但初访一般不宜如此“开门见山”,进门语应多注重礼节,“己求人”的话语不必过于谦恭,别人求自己的时候,说话亦不可傲慢无礼。

(6)随意性访晤一般无拘无束,双方关系又比较密切,所以进门语可有可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需要考虑的一点是,要讲的话在门外说好,还是进屋说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主人,对来做客的访晤者的进门语,一定要热情,或表示慰问、感谢。譬如,您可以说下面这一类话:“我也一直想在家里同您聊聊,快请进!”“我也懒,好久没上你那儿去。”“哎呀,上次已经打扰了,还让您再跑一趟,叫我怎么感谢您。”作为主人,一定要热情大方,使客人无拘无束,宾主尽欢。

2.主客寒暄的技巧

寒暄是人际交往中双方见面时叙谈家常的应酬语言,既不是虚情假意的客套,也不是胁肩谄笑的阿谀;它有助于人们互相了解,应当体现出对他人的真诚的关切。

在访晤中,双方坐定以后的寒暄语,可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1)话题应由双方都熟悉或有兴趣的事物自然引出

寒暄的内容常常是天气冷暖、工作忙闲、学习好坏、身体健恙、最近活动、朋友来往、亲属今昔等。但是,寒暄时具体谈什么,要有所选择。访晤双方都要善于从贴近处挑选双方均有兴趣或均有鲜明感受的话题。譬如,天气特别冷,你可从注意身体谈起;对方近日获奖,你可从工作、学习谈起;身体有病,则从强身保健谈起。总之,话题须出于自然,包括墙上挂历,耳际音乐等,都可引起寒暄语。

寒暄语一定要突出选择性,若对方对这一话题不感兴趣,就要马上考虑换个话题。

(2)建立认同心理

所谓“建立认同心理”,就是双方要多寻找共同语言,以求得心理上的接近趋同。这样,寒暄对整个访晤活动,就是一个有推进作用的桥梁,谈话才能自然而然地深入下去。请你看下面的例子:

甲:这幅画是你自己画的?画得真不错!

乙:你过奖了,我不过在业余艺校学了几天。

甲:你也进过业余艺校?

乙:怎么?听口气,你也不是外行。

甲:我在鲁迅业余艺校跟×××老师学过画。

乙:真的?太好了,我们都是×××老师的学生!

这一段寒暄语,话不多,一下子使双方缩短了心理差距,在感情上靠拢了,从而为双方进一步晤谈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3)创造和谐气氛

寒暄的目的,就是创造和谐气氛。访晤,如果缺乏一个和谐的气氛,就不是一次成功的访晤,甚至可以说失去了价值。所以,寒暄时,双方的语言要诚恳,而不可虚情假意;要坦率,而不可吞吞吐吐;要自然,而不可卖弄做作。特别是,要由衷地关注对方的苦乐,急人所急,爱人所爱,并以相应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才有利于创造出越来越投机的和谐气氛。

3.善于打开聊天的话匣子

人际交往中,不善于聊天,那实在是一个相当尴尬的局面。找到恰当的聊天话题是打破这一尴尬局面最好的前提。

为了人生的快乐与幸福,如何巧妙地打开聊天的话匣子,不可不知,不可不学。

(1)聊天的话题就在你身边

假如你在码头上碰见一个熟人,大家一起上船,一时没有话说,这时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从当前的事物,那就是双方都同时看到、听到或感到的事物中,找出几件来谈。在码头上,在船上,耳目所及,正有成百上千的事物,如果你稍为留意,不难找出一些对方可能感兴趣的话题,也许是码头上面的巨幅的广告啦,也许是同船的外国游客啦,也许是海上驶过的豪华游艇啦,也许是天空飞过的新型客机啦……甚至于在对方的身上,都可以找到谈话的题材。如果他打的领带很漂亮,你可以问他在什么地方买的;如果他身上穿着“金利来”衬衫,你可以问他这种衬衫究竟好不好,和广告上的宣传是否相符;如果他手上拿着一份晚报,看到晚报上的头条新闻,你可以问他对当前时局的看法,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你到了一个朋友家里,在客厅里看到孩子的照片,你就可以和他谈谈他的孩子;如果他买了一架新的钢琴,你就可以和他谈谈钢琴;如果他的窗台上摆着一个盆景,你就可以跟他谈谈盆景;如果他正患着牙痛,他就可以跟他谈谈牙和牙医,关怀对方的健康,往往是亲切交谈的话题。

凡是这一类眼前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只要其中有一样碰巧对方很有兴趣,那么,谈话就可以得到发展的机会了。

(2)在联想中切入话题

当我们的聊天中断的时候,我们怎样寻找新的话题呢?

在这种时候,不要心急,也不要勉强去找,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反而什么也想不出来了。要知道我们的脑子,只要是我们醒着,它总是在活动着的。你没有要它想,它还是不停地想,由东想到西,或者由天想到地……这种作用,我们叫它做“自由联想”。

譬如说,当我们看到书桌上摆着一盏灯,我们的脑子就会从“电灯”出发,很快地联想到许多别的东西。

也许我们从“电灯”联想到“发明”,从“发明”联想到“电影”,然后是“演员”——“历史”。

这一切,都是在瞬间发生的,也许只是半分钟内的事。

如果我们继续探究就可以发现,因为我们看见一个电灯,就联想到它是爱迪生发明的,又由爱迪生想到我们看过的电影“爱迪生传”,又由“爱迪生传”想到科学影片,又由影片说到电影明星……,在刹那之间,我们已经有了不少交谈的题材,让我们选择。

当然,话题有时引不起对方的兴趣,但是只要我们不心急,不紧张,让我们的头脑在静默中自由地去联想,再过一会儿,我们就可能想到别的话题。

(3)围绕中心由点及面

倘若你要更进一步,不想东谈一点、西谈一点,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要想抓住一个主题,把它谈得详尽一点、深入一点、充分一点,那么,也有一个好办法,可以帮助你的思考。

这时你就不要让你的思想自由地去联想,如果已经有一个主题,可以引起对方的兴趣,那么,你就以这个题材为中心,让你的思想围绕着这个中心,尽量地去想与这个主题有关的东西,然后再就这些有关的东西分门别类,整理出鲜明的系统。

例如,你刚刚参观过“自然艺术影展”,有了启发性的联想,已经找到一个使对方有兴趣的题材——植物。如果你想在这个题材上多停留一会儿,你就把“植物”作为中心,尽量去想与它有关的事物。

在这样做的时候,你的头脑也要保持着轻松活跃状态,那么,就会自然地想出许多与植物有关的事物,例如,热带植物、盆景,秋天植物如菊花等,就可以谈到植物的研究与栽培……

如果你的中心题材是“树”,你就可以想到风景树,花果树,著名的老树,著名的大树,与树有关的成语,以及树的各部分的用途……

如果你的中心题材是“交通”,那你就可以想到陆上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以及交通工具如喷气机、火箭、太空船……

培养这种思考的习惯,那就无论任何的题材你都能把它分解又分解,分解出无穷无尽的细节,而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发展你的话题,丰富交谈的内容。

倘若把你所想到的一切结合起你个人的生活经验,那么,你交谈的内容就更真切生动了。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都有许多可以打动别人的事情,倘若其中有些事情正和大家谈的题材有关,把它拿出来作为谈资,这时,交谈的内容就因为加进了个人的亲身经历的材料而更使人觉得有兴趣。

(4)灵活地转换话题

在交谈中,灵活地转换话题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使一个最好的话题也会有兴趣低落的时候,这时,善于交谈的人就懂得在适宜的时机转换话题,不使别人生厌。

转换话题有三种很自然的方法:

①让旧的话题自行消失。当你觉得这个话题已经没有什么新的发展的时候,你就停止在这方面表示意见,让大家保持片刻的沉默,然后就开始另一个话题。

②也可以在谈话进行当中很随便不经意地插入别的话题,把旧的话题打断。但不要使人觉得太突然,也不要在别人还有话要讲的时候打断它。

③从旧的话题往前引申一步,转换到新话题上。例如,大家正在谈一部正在上映的好电影,等到谈到差不多的时候,你就说:“这部电影卖座不坏,听说有一部新片就要开映。”新片又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这几句话就把话题转变了,可是大家的思想与情绪却还是连贯着的,所以,这是一个比较灵活妥善的办法。

有时候,交谈本身到了应该结束的时候,即使最有趣味的谈话有时也会因为客观条件的影响,非要结束不可。这时候,你要及时结束你的谈话,让大家高高兴兴地爽快地分手,不要等到对方再三地看表,不要忽略对方有结束交谈的暗示。否则,无论你交谈内容有多么精彩,对方的心里只有厌烦与焦急,不如让交谈在兴味淋漓的时候停止。

4.注意说话内容,也要注意说话方式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跳。”那我们就要想方设法把人说“笑”,语气亲切,语调柔和,语言含蓄,措辞委婉,自然容易使人感到亲切、愉悦。

谈话时,所谈之言易于入耳生效,有较强的征服力,往往能收到以柔克刚的交际效果。

(1)和颜悦色地说

当遭到有人火气十足、无端向你撒气时,如果你持谦让态度,柔言相答,结果会“灭火消气”,换来微笑。

某市一家瓷器店里营业员老王面对一位十分挑剔的女顾客,给她拿了好几套瓷器,挑了半个钟头还没选中。因顾客太多,他先照应别的顾客去了。这位女顾客以为冷落了她,便把脸一沉,大声指责说:“喂,你这是什么服务态度,你眼睛没看见我先来吗?为什么扔下我不管?”她把钞票往柜台上一扔,命令道:“快给我买,我还有急事!”这话真够刺耳难听的。如果遇上愣头青,和她“较真儿”,非有一场“热闹”看不可。然而,老王并没和她“一般见识”,他安排好其他顾客,和颜悦色地对她说:“请你原谅,我们店生意忙,对你服务不周到,让你久等了,我服务态度不好,欢迎你多提宝贵意见。”老王这几句真诚而谦让的话一出口,那位女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转而难为情的说:“我说得不好听,也请你原谅。”

老王以“和气”对“火气”,表面上“似水柔情”,实际上“力有千钧”,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有理不在声高”。话,并非说得有棱有角,咄咄逼人才有分量。像这种谦让式说法,由于充满了对人的尊重、宽容和理解,这本身就产生了一种感化力,从而引起对方心理变化。“火气”遇上“和气”,就失掉发泄的对象,自然就会降温熄火。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这说明,以宽容为特点的谦让或说法有强大的征服力。

(2)绵里藏针地说

当遇上有人无理取闹时,你不必过分冲动,更不要破口大骂,理智的态度和委婉的谈吐,能帮你转危为安,战胜对手。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戴花帽的姑娘在街头碰上几个轻浮青年,其中一位竟伸手摘下了她的帽子。面对挑衅,姑娘又恼怒又紧张,但她马上冷静下来,彬彬有礼地说:“我的帽子挺漂亮,是吗?”“当然,它和你这个人一样,真美。”男青年挑逗说。姑娘委婉地说:“你一定是想仔细看看,好给你的女朋友买一顶吧?我想你绝不是那种随意戏弄人的人。”

她话里有话,温和中深藏开导,委婉中包含锋芒。“当然。”青年有几分尴尬,不由自主的还了花帽,溜掉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危机就这样被制止了。

从中我们不但看到了姑娘的机智,而且对她的善辩能力留下印象。我们看到,从始至终姑娘没说一句强硬的话,而是用含有“潜台词”的柔言软语,巧于应对,成功地激发了对方的自尊、自爱心理。她用冷静举止,柔言软语塑造了一个见多识广,不容侵犯的强者的形象,使对方不敢轻举妄动。从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委婉柔言所具有“柔中寓刚”的独特威力。

(3)意味深长地说

当你被对方捉弄了,你切莫鲁莽行事,恳求的态度和劝导的语言,将会使你如愿以偿。

曾有一位从内地到广州出差的老先生,在小货摊上被卖货的女青年掏了腰包。老先生钱包不翼而飞,而货摊只有他们两人,明知此事与姑娘有关,但当他说出此事时,姑娘翻了脸,“到公安局去告!”老先生冷静一思索,没和她来硬的。他压低声音,恳求地说:“姑娘,我一下子买了你五、六十元的东西,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呢?我知道,你们做生意的,信誉要紧啊!!”这话既有恳求,又有开导,还有暗示,最后一句意味深长,不能不使姑娘深思。他进一步恳求道:“我从内地来,钱包里的钱是一朋友托我买东西的,丢了我怎么交代?叫我到哪里去找钱呢?你就替我仔细找找吧,或许忙乱出错混到衣服堆里去?我知道,你们个体户是最能体谅人的!”终于姑娘被说动了,她就坡下驴,在衣服堆里找出了钱包,不好意思地交给了他。

恳求,通常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使用的语言方式。然而,此时此刻,它不是抵三下四的哀求,而是一种智斗,是一种心理战。老先生针对姑娘并非作案老手,紧紧抓住“信誉”这个要害,以恳求的方式,启发、诱导、暗示、加压,努力唤起她尚未泯灭的良心和同情心。从而使她的正义感、信誉感和同情心占了上风,战胜了贪财的邪念,交出了钱包。

(4)心平气和地说

当你需要别人帮助时,你切莫用发布命令式的语气,这样也许会使你变得很难堪的。如果这时你心平气和地说话,会使你达到目的。比如,妻子从单位回来,对正在看书的丈夫说:“今天我想加班做件衣服,你是不是去接孩子,再做做饭?!”这种尊重的商讨口吻,对方是很乐意接受的。丈夫说:“行,我这就去。”这样说法,不但达到了目的,而且使彼此关系和谐融洽。总之,如果使用命令强硬口吻会怎样呢?我们看这个家庭,妻子:“喂,我今天要做活儿,你去接孩子,回来做饭!”丈夫一听就火了:“你没见我正忙着吗?”妻子火了:“忙,就你忙,难道这个家都我包了?”一来二去两个人吵了起来,各自装了一肚子气。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不胜枚举。从人们的接受心理看,盛气凌人,颐指气使,命令口吻,最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而对平等商讨、诚恳请求,人们却有一种天然的妥协性。因此,协商口吻比起命令口吻来,更容易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在同事、家庭成员之间,应尽量采取这种方式。

我们知道,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具体表现。“有善心,有善言”。一个心灵丑恶的人,语言绝不会美。因此,要掌握柔言说法,首先应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和性格锻炼。陶铸同志说得好: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心地纯正的人,胸怀才能宽广,性情才能开朗。当发生矛盾时,才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忍让之心,不斤斤计较。当受到委曲时,才能忍辱负重,不反唇相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当然,控制感情有时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为了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忍受这种痛苦是值得的、有益的。柔言谈吐,在造词用句,语调语气上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应注意使用谦敬辞、礼貌用语,以表示尊重对方的观点、感情,引起好感,尤其是避免使用粗鲁污秽的词语;在句式上,应少用“否定句”,多用“肯定句”;在用词上,要注意感情色彩,多用褒义词、中性词,少用贬义词,以减少刺激性;在语气上,要和婉、文雅。同时,还要注意附以真诚微笑。微笑在交际中有重要的魅力。“微笑说真理”将使你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人。

5.流行语为你的聊天添姿着色

借助健康的富于生命力的“流行语”,使你更潇洒地与人交谈,使你更顺利地办事。

“流行语”就是那些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里高频率地运用于人们口头交际的鲜活新潮的词句。它和着时代的脉搏,折射着生活的灵光,为人们的日常言谈增添着魅力与色彩。

流行语并不一定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共同语、规范语,它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例如香港人把谈恋爱称为“拍拖”;广东人逢人称“阿哥”;南京人说事情好到极点为“盖帽了”;北京人谈吃喝用“开”:“走,哥儿们开他两杯!”有些流行语在传播中扩大了范围,如北京人把闲谈聊天叫“侃”,现在其他不少地方也用开了“没事我们一道侃去!”

大多流行语往往在一定的年龄、文化水平以及职业的人群中使用,比如在商业界,“看好”、“看涨”、“看跌”、“滑坡”、“走俏”等词语运用普遍;在演艺圈,“走红”、“领衔”、“很性感”、“搭档”很流行。流行语多数是现有词句的一种比喻、替代、延伸,例如知识分子把从商称为“下海”,改行叫做“跳槽”,撰写文章搞创作戏称是“爬格子”。

流行语具有较强较浓的时代色彩,沉淀着一定时期内的政治色彩、文化特点与生活气息。比如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旧时代是“内人”、“太太”;“文革”时期称“革命战友”;现代则有“爱人”、“另一半”等说法。说一个人样子好、气质佳,以前是“眉清目秀”,后来是“健壮朝气”,现在是“潇洒风流”、“有魅力”、“有女人味”等。

在日常谈话、交往活动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流行语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1)可丰富、更新自己的谈话色调。

一个人的谈话色调既包括话题、语调、声音的选择,也指词句的筛选与锤炼。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与别人交谈时老是一种腔调,老运用一些自己重复多遍、陈旧蹩脚的词句、口头禅,毫无新鲜明朗的气息,给人的感觉是迂腐而沉闷,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之乎者也”不断;又像《编辑部的故事》中的牛大姐,官腔套话不离口。跟上时代的步伐,注意吸收运用流行的词句,可以使自己的谈吐变得丰富多彩,永远保持谈话色调的生机、活力,使话语常讲常新。

(2)可沟通联系,赢得别人好感。

愉快顺利的交谈活动,往往离不开流行语的使用。比如称呼别人,以前多是“师傅”、“同志”、“××长”,现在多用“女士”、“先生”、“小姐”、“老板”,这样更能增强谈话双方的亲近感、尊敬感,使交谈始终处于自如轻松的状态,不致因过于拘谨、正儿八经而影响沟通,引起别人反感。

(3)可调料逗趣,增添生活情趣。

生活是五彩斑斓的万花筒,人们常在一起聊天、玩笑,少不了流行语的点缀。一位学生挤到一群同学堆里,发现一位女生新穿了一件连衣裙,故意惊呼道:“哇!真3.14!”这3.14是圆周率π,与流行语“派”谐音,因而立刻博得大家一阵欢心的大笑。

流行语怎么来的?或许有人会问。其实,流行语不是哪位名人或语言学家创造发明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留心于生活,留心于别人的言谈,并借鉴发挥,推陈出新,启动灵感,随口说出。平时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搜集学习。

——从电视电影里学。当代影视与人们的生活愈来愈贴近,不少精彩对白、主持人的即兴妙语、广告好词令人赞叹不绝,我们可以从中借鉴。比如有人劝朋友去看一个展览:“去看看吧,不看不知道,展览真奇妙!”显然这里仿用了“正大综艺”主持人的开场语。

——从港台语言中学。开放的大潮也融入了港台的新鲜流行语汇。如“真性格”、“好帅”、“当心公司炒你鱿鱼哟”等等,很新奇,用语优美,不妨一借。

——从流行歌曲中学。许多流行歌曲不但能唱出人们的真情、心声,而且吐词通俗,生活气息浓。某男士谈恋爱,刚接触对方,生怕对方看不中自己的外表,灵机一动,说道:“我知道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他妙用了赵传的一首歌名,很快赢得姑娘的好感。再如“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的未来不是梦”、“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等,结合讲话的场合、语境、心境,信手拈来,适时穿插,一定情趣斐然。

——从报刊用语里学。如某报上曾有一篇题为《检察机关浑身是眼》的文章,某位善谈者巧借活用,与人评论小偷:“他浑身是手,什么不偷?”提醒误入情网的朋友:“别理她,她浑身是胶,粘住了,你还了得?”假如有人蒙受不白之冤,事过境迁,真假莫辨,多次申诉,也得不到解决,怎么跟人说?“咳!你就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呀!”岂不妙哉!

——从方言俚语中学。方言俚语表达含蓄,俗得够味,很受人们喜爱。如“没治”在北京话是好到绝顶之意,有人看聂氏下棋:“聂卫平这盘棋赢得没治了!”“磨牙”北方方言中是费口舌之意,我们也可以拿来运用,如:“还磨牙什么?快走吧!”

当然,运用流行语必须适合交谈对象的年龄、知识水平以及听话背景。某大学一研究生对她的同学讲:“喂,你的‘另一半’来了!”这“另一半”是对象的意思,语出张贤亮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大学校园里很流行,如果到农村去说,未必有人懂。

6.客人说辞别语的技巧

辞别语,同进门语相照应。向主人表示感谢,请主人“留步”,如有可能要邀请对方来自己家做客。譬如,你可以说:“今天初次拜访,十分感谢您为我花了这么多时间!”“送客千里,终有一别,还是请回吧!”“老同学,我走了,你什么时候到我家坐坐!”需要注意的是,邀请对方需适可而止,不可勉强,不可含有责怪对方不来拜访自己的意思,像“我总是到你这儿来,你什么时候来我家”这类话,非知己不可说,免得给人留下“来得冤枉,不该来”的印象。

假如是事务性访晤,辞别时,你不妨再有意点一下:“这件事就拜托你了,非常感谢!”礼仪性访问,则不要忘记再次表示唁慰、祝贺或谢忱。至于主人,也要感谢来客的访晤,诚恳邀请客人下次再来,也可以预约回访时间。

最后,谈一谈访晤的几个注意事项:

(1)如万不得已,作了不速之客,要向主人致以歉意,一见面就要说:“真抱歉,没打招呼就跑来了”;

(2)访晤时交谈的用语和口气,要顾及对方的辈份、地位等,要看互相的关系,不可生搬硬套,不合时宜;

(3)访晤见面时,常常需要介绍;

(4)拜访者不要忽略同主人的亲属适当交谈;

(5)如果是集体访晤,不要一个人抢着说话,要让大家有开口的机会;

(6)对受访者敬烟不要忘记表示感谢,如果自己要抽烟,就说:“对不起,我可以抽烟吗?”如果是交情不错的朋友,也不必太拘礼;

(7)遇到另有来客,应“前客让后客”,说:“你们谈吧,我先走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