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是设计出来的(关键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观人之微:找到最有效的人脉(1)

把别人变成感恩的人

为什么你的好总被遗忘

有读者曾经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他悉心经营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仗义疏财,也舍得为别人付出,可是,为什么他总是遇到一些不知道感恩的人,这些人没有把他放在心上,也没有时常联系他?他发现,他帮助过的大部分人都默默远去,消失在人海了……

我能懂得他的心情,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讲一个我自己的经历吧。

大学期间,我在物质上曾帮助过几个生活条件艰苦的同学。大学毕业之后,大家忙于生活也慢慢失去了联系。我能够理解的是: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新的生活课题,大家真的很忙;一方面,还有可能是这几个同学如此辛苦,好不容易一步步成为白领,过上体面的生活,也许他们不想过多与我联系,是因为有可能我的存在,提醒了他们曾经有过一段比较艰苦的大学时光。

无论怎样,各奔前程而已。大家大概有四年的时间完全失去了联系。

后来,我的事业有了起色。慢慢地,我在同学当中,因为做事靠谱、待人不错,有了一定的口碑。

这几个同学一起联系了我。他们都很真诚,说什么都要一起吃饭。

见面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很感慨,但每一个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我大学时期对他们的帮助,提到了自己当时的窘迫,提到了同学之间那种纯粹的帮助与交情。

感激也是一种结交的手段

经历的事情越多,一个人对事情的态度可能就会变得越温和,我不觉得老同学们对我说的话有什么不真诚的地方,我相信他们的感谢是内心里一直都有的。

当然,以前他们把这种感谢放在心里,现在是什么让他们觉得有必要把这种感谢拿出来“晾晒”一下呢?

我心里越来越清楚的是,在这个世界上,当感激都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方法的时候,你总要靠一些什么来让一些人想要接近你。

如果一个人够强,哪怕他并不用付出什么实际的行动去帮助别人,都有可能经常收到一封感谢信,感谢他的精神。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榜样的力量,这也是一种帮助。

所以说,当发现别人对你缺少感恩心的时候,你要看一下自己当下是否在走上坡路。只要你咬紧牙关,坚持往上走,走到某一个点的时候,总能够重逢一些人。

反之,如果自己发展得不是特别好,那么,你就会发现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人都慢慢地和自己走远了。不是别人不知道感激,而是生活真的很现实,每个人都要在现实的社会中趋利避害,这并不庸俗,我们也不应该去强迫别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我们自身越努力,价值越大,别人就会越珍惜我们的付出,因为怪这个世界太冷漠是无济于事的,不如让我们更努力!

学会忘记,才能轻松上路

很多时候,我会提醒自己,请忘记自己对别人的帮助。

尤其是有时候我们感觉对别人的这个帮助很大,可在对方人生的长河中,它有可能很大,但也有可能很小。

有个不算太熟悉的小男孩来北京,他找到了我。虽然不太熟,但我还是尽可能地帮助他安排了生活上的一些事情,例如帮他安排住处,让他暂住在我一个朋友的房子里。

他找到工作之后,就顺利地搬出来了。有一天,我到朋友家,聊起这个小男孩,我们俩都再也没有收到过他的信息。他也许刚来北京,还不懂得能有人提供自己的房子给他借住,是帮了一个不小的忙。

于是,我们总结,还是自己的心态有问题,也许只是我们自己觉得,能够给别人安排一个住处,是帮了他很大的忙,可对小男孩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如果不能够给他安排,他多花些钱住宾馆,也不会无容身之处。他未必一定要对我们有多感激。

这也是正常的,有可能是我们把自己做的一些事放大了。这样反而容易误会别人。

无论怎么样,我们对一个人的好,出于自己当时的意愿,自己愿意去帮助他,很自然地做出来之后,要学会忘记。

忘记不是为了利他,而是为了利己。

当我们对一个人有所期待时,情绪就被对方所绑架,而当对方没有给出你所期待的回报的时候,内心就容易产生一些后悔的情绪。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帮他,后悔自己当时不明白对方是个怎样的人。

这些“后悔”的心情,对自己的伤害是最大的,它会消磨掉一个人的自信,和一个人作决定时的坚定。

一句话回味

不是这个社会人情冷漠,而是我们不够努力!

认同决定价值

认同你的人会找认同他的人帮你

你的朋友要向你推荐一种市面上不常见、你从没有听说过的保健品。你本不想买,但是因为你对这个朋友很熟悉,他的人品很不错,于是,你考虑了一下价格的承受力就购买了。

如果他再让你推荐给你其他的朋友,你如果愿意做这个中间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朋友因为认同你而购买这个产品。

由认同到认同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道理就是如此简单。但是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忽视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常常在为那些不认同我们的人头疼。试问,那些认同你的人,你维护好了吗?

你是心怀感激地回应别人对你的真诚,还是当别人表扬你的时候,你无动于衷,但是有人表现出对你并不重视的时候,你却急于表现自己?

平时多花一点时间关注那些认同你,并对你怀有善意的人吧,人脉的作用要靠平时的维护。有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有的人很久不联系你了,突然找到你,让你帮个小忙。当然,他可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就用这样的开场白,来解释他长期没有联系你的原因:“不好意思哈,今天来找你,我这个人吧,平时就是不会搞关系,所以……”

我们只要认真想一想,就会发现这个借口一点都不会让帮忙的人感到高兴,难道平常发个短信问候一声,还需要多会“搞关系”吗?难道平时打个电话,还需要具备多大的能力吗?

多个技能,多个朋友,多条路

平常,你有哪些爱好?

你是否可以尝试把爱好变成一种技能呢?

例如,你爱车,如果能了解更多的关于车的专业知识,这种爱好就能变成一种技能。

你喜欢下棋,如果能够棋艺精湛,再通晓人情世故,该赢的时候赢,该让别人的时候不妨让一让,这也会成为一种技能。

爱好是逐步培养的,但毋庸置疑的是,如果你总是“宅”在家中,就很难培养更多的有互动性的爱好。

现在是一个网络的时代,想培养一个爱好和学习一个技能不是什么难事。你可以先通过网络了解一些基本知识,然后寻找一些团体进行系统地学习,一定有很多的团体等待你的加入。

不要小看这些活动的团体,在不同的环境下认识一个人,对方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宽松的社交环境里,人们放松下来,没有戒备心,通常更愿意交谈,这就创造了绝佳的机会,你可以从这里开始,建立新的社交关系。

现在需要你做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可不可以这个周末去一个自己以前不会去的地方,看一看其他人的生活,而不是宅在家中;可不可以在自己喜欢的东西的范围内,增加一种类似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学习。

可能会有读者在这里有个疑问,那就是:究竟是做自己爱做的事情更容易培训技能,还是挑战自己不爱做的事情才能让自己有更多技能?其实,不妨在你爱做的事情里,去选一个不爱做的事情,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例如,你不喜欢吵闹,喜欢安静的地方,你总是选择在一些咖啡馆待着,从不去茶楼。那不妨本周末就去茶楼坐坐,说不准你认识的下一个朋友正好是喜欢喝茶的呢?

再如,你爱看书,通常喜欢看小说,那这一次不妨选一个军事类的通俗作品读一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你爱运动,尝试一下自己不擅长的运动,不经意间就会多收获一门技能。

就这样,简简单单,在“不拧巴”的状态中突破一下自己。

自来熟,熟在相似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去某一家餐厅的时候,如果偶然发现这家餐厅里会出现几张明星脸。你总去,就总能发现偶尔有明星来。如果一家餐厅的人说话都很低声,那么,来这里的人,说话都会把声音压低。

人们喜欢和自己气质相似的地方,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能够把这个地方的空气吸进自己的灵魂中。

人们也喜欢和自己气质相似的人,和什么样的人处久了,就对这样的人天然失去抵抗力,感觉亲切自然。

有的人让你感觉似曾相识,一见如故,是因为他和你有着相似度,这也难怪曾经有楼盘在销售的时候,写了这样的广告语期待打动人心:“只与自己品位、爱好相同的成功人士为邻,您的孩子的起步就与优越同步。”

所以,想与成功的人对谈,先从准备一套干练的服装开始!

一句话回味

无论你多想与对方合作,只有对方认同你,你才是1,否则一切都是0。

止损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一课

不认输,源于惧怕否定自己

在你的人际交往中,有没有“鸡肋”型的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指的是,他本身有一定的能力,但你与他的交往却总是无法顺利地开展,尤其是对于一些商业上的合作来说尤其如此。

与类似这样的人合作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大挑战,这种挑战不是指一个生意的得失,它挑战的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

我一个朋友有过这样一段经历:很多年前,他刚进入广告圈,与一个小有名气的人谈了一个合作,并按照对方的要求预付了一笔钱。

后来的合作非常不顺畅,对方虽然时不时地与我这个朋友联系、吃饭,合作的项目却久久没有推进,一直拖了将近一年。朋友额外又贴补进去了好多钱,但这个项目却依然没有进展。对方总是有很多借口,有时候说因为太忙,有时候因为个人原因,就是没有办法配合这个项目。

这期间,我们很多人劝他放弃,他也曾面临着自己公司的巨大压力,但是他当时就是迷信对方能够把这件事情顺利地办好。

他如此相信对方,可是最后的结果还是令他失望了,最后的合作不了了之。

这曾是他刚入行时候的心结。我们曾聊起这件事情,他如此理性的人,为什么在当年会如此不理性、不职业化地做事情呢?

开始的时候,他还把责任推给对方,认为对方不靠谱。后来有一次我俩聊天,他不经意地说到,这个名人也和另外的一个熟人有过类似的合作,简单麻利,三个月就搞定所有的事情。

我们都陷入了沉默,没有说话。过了许久,他才慢慢地说:“也许在我自己身上,也有问题。”

凭朋友的智慧,不需要我去点破他的问题。

但是为什么这样睿智的一个人,一件简单的事情却让他纠结了这么久?

这是因为除了理性之外,我们还有很多的情绪,对自我的情绪,对自我的认识。本质上,人的“七情六欲”会蒙蔽我们的理性。

他也许早就感觉到自己遇到了一个不靠谱的合作者,但如果他向公司和其他人承认自己的失误,承认自己看错人,这不仅是对合作者的否定,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

任何人做“否定自己”这件事情都是需要勇气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是自己的面子。

尤其是职位不高的人,更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更在乎面子和所谓的“自尊”。

所以,一个人要有“止损”的行动是不容易的,终止一些没有必要的关系,需要放下自己的面子,放下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怕承认自己的失误,才能理性透彻地看到一些事情。

不把你放心上的人,敢于“开除”

我们再来回味上文的案例,朋友当年殷勤辛苦地与一位小有名气的人打交道,对方长达一年都没有配合他的项目。

但是,为什么当这位名人与其他人合作,就能够在三个月内高效地完成合作呢?

答案也许残忍,但有时事实就是这么赤裸裸:对方没有把当时没有资历和背景的朋友放在心上。

社会如此现实,有时候谈一个合作,我们都希望能够以小博大,但大部分情况是:合作的资源是需要匹配的。

当一个人感觉与你的资格不够匹配的时候,即使表面表现得再谦谦有礼,他的内心对你也难免有所轻视。除非你利用自身的优势扭转这个局面,你懂他不懂的东西,否则他不会把你放在心上,你就会处处被动,还会影响合作效果。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青涩的成长时期,每个人都会有一段没有被人看重的日子。那么,如果当你知道自身不够强大,却想拼一次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至少应该注意的是,把自己的时间搭上去会收获一些经验,但是尽量不要附加过多的硬性条件,陪自己去赌。

就像我的那位朋友,当年想要与这个有名气的人合作来让自己建立业绩,对方其实会马上捕捉到他的这个情绪,对方也会看出朋友的意图,会衡量其中的利弊。

谁都不能保证这件事情里一定没有机会,但他当年唯一不该让步的是给对方预付款。姿态可以放低(因为资历不够,高姿态更是暴露出一种自卑),硬性条件却不可以放低。如果实在没有能力说服对方放弃预付款,就应该在预付款这个项目上加上一个条件。也就是说把合作往前再推动一步的时候,当对方有了一定实质性的行动之后,再给预付款,来减少自己的压力。

突破一致性,别被自己牵着走

在日常的交往中,有没有一类人,你开始的时候特别愿意与他相处,后来发现两个人相差太远,价值观完全不同?价值观不同的人也可以成为朋友,但如果他的价值观太负面,就会让你感觉很不舒服。

遇到这种人,你是继续保持联系,还是疏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