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经典语录(4)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无法长久地过安乐生活。有仁德的人才能安心于实行仁德,有智慧的人才能善于利用仁德。”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所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接受的;贫困与卑微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君子是不会逃避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称之为“君子”呢?君子是连吃完一顿饭的工夫也不能违背仁德的,即使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始终按仁德去做,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行事的。”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君子关心的是道德教化,小人关心的是乡土田宅;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实惠。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孔子说:“不担心没有官职地位,只担心自己没有能用以站得住脚的学问和本领。不担忧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值得被人们所知道的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感到耻辱啊。”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篇第四》

【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篇第六》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啊!每天一竹筒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狭小的小巷里,别人都无法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乐善的快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第六》

【译文】孔子说:“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未免流于粗俗: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具备君子的风度和修养。”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篇第六》

【译文】聪明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常常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第七》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换来的财富和显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第七》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长处而跟从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篇第八》

【译文】孔子说:“恭敬而没有礼就会劳扰不安;做事谨慎而没有礼就会畏缩拘谨;勇猛刚强而没有礼就会作乱;直率没有礼就会说话尖酸刻薄。君子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忘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篇第九》

【译文】孔子说:“三军可以丧失它的主帅,一个人不可以丧失他的志向。”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论语·乡党篇第十》

【译文】饭食不嫌做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变味了,鱼和肉不新鲜了、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不好闻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不按正确方法切割的肉,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主食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能喝到昏醉的程度。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译文】如果名分不正,说话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制度就不能兴建起来。礼乐制度兴建不起来,刑罚就不会恰当执行。刑罚执行得不恰当,老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不知怎样做才好。所以君子确定名分必须名实相副,说出来一定要可以实行。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只是没有一点草率马虎的地方罢了。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译文】孔子说:“君主本身品行端正,不用发令百姓就会照着去做;君主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虚伪做作的人交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侍奉君子说话容易犯三种过失:未到该说话时强先说,叫做急躁;已经该说了还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这叫瞎了眼。”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戒除: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除的是迷恋女色;等到壮年时候,血气正旺盛,要警惕争强好斗;等到老年时,血气已经衰弱,要戒除的是贪得无厌。”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君子敬畏三件事: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知天命而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的人,蔑视圣人的话。”

《孟子》十七则

作者作品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从而容易治理了。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孟子说:“作战时,季节、天气等条件不如地理条件重要,但地理条件又没有人心的一致重要。三里见方的内城,七里见方的外城,敌人包围并攻打它但不能取得胜利。能够包围并攻打它,那一定是得到了合乎天时的战机;如果仍然不能战胜的话,那就是这个战机不及地形更为有利。城墙并不是不高大,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盔甲并不是不坚硬锋利,备用的军粮也不是不充足;守军弃城逃走,那是因为地形虽有利,但不如人心一致更有力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也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戚朋友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民都会归顺他。用天下人民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亲戚朋友都背叛的人,那么,君子要么不打仗,打仗一定会取得胜利。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君子不抱怨上天,不责怪别人。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上》

【译文】一个人只有对某些事放弃不做,才能够集中力量有所作为。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译文】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译文】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译文】鱼是我所希望得到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二者不可同时获得,那我就放弃鱼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所希望得到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希望得到的东西;但两者不可以同时获得,那我就牺牲生命而追求道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仁厚的言辞不如仁德的声望那样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获得民心。良好的政治,人民敬畏它;良好的教育,人民喜爱它。良好的政治获得人民的财产,良好的教育获得人民的心。”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译文】尊重道德热爱义理,就可以快快乐乐了。所以士人在贫穷时不会丧失道义,得志时不会背离原则。贫穷时不丧失道义,所以士人能自得其乐;得志时不背离原则,所以人民不会对他失去希望。古代贤德的人,得志时,把恩惠施加给人民;不得志时,就修养品德给世人作表率。贫穷时就搞好本身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天下政治清明的时份,用道义随身行事;天下政治黑暗的时候,用生命捍卫道义。没有听说过牺牲道义而屈从于他人的。”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译文】孟子说:人民是最重要的,江山国土次于人民,而君主还在其最次。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

【译文】孟子说:“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一个人如果欲望不多,他的善性虽然有点丧失,但不会多;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他的善性虽然有所保存,但是极少了。”

《荀子》十九则

作者简介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译文】君子说:学习不能够停止不前。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而来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但比水还要寒冷。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译文】君子的生性并非与别人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帮助自己罢了。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荀子·劝学》

【译文】各种事物的发生,一定有它的起因;荣誉或耻辱的来临,必定与他的德行相应。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

【译文】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地方,交游要接近贤士,这样才是防止自己误人邪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译文】不一步一步的积累,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不汇集众多的小溪流,就不能形成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