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彼得·阿克罗伊德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
郭瑞萍更新时间:2025-04-28 18:50:32
最新章节:致谢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彼得·阿克罗伊德的小说充满魅力,不仅因为作者讲述了一个个迷人的故事,采用了灵活多变的叙事手法,而且在于其蕴含着作者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对其他民族的作家有重要启发,值得系统研究。本书以阿克罗伊德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16部小说为分析文本,从其叙事艺术、创作主题和社会历史语境的深度关联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全面研究,旨在探讨作者如何用不同的叙事来表征强烈的民族意识、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彼得·阿克罗伊德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致谢
- 附录 彼得·阿克罗伊德作品目录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三节 《亚瑟王之死》
- 第二节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个案》
- 第一节 《克拉肯威尔故事集》
- 第七章 改编小说与经典的后经典重构
- 第二节 《柏拉图文稿》
- 第一节 《弥尔顿在美国》
郭瑞萍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报海拾贝集
文学史料研究者的工作,是以文献为建材,构筑已知和未知间的桥梁,而这个“桥梁”是否扎实耐压,可否屹立长久,取决于“建材”的优劣与真伪。辑佚的任务即对已知者的辨证,对未知者的发掘,以博搜慎取的姿态,发现真实。本书正是作者近廿年埋首故纸、剥拂尘封、报海捞针的心血结晶,它呈现给读者的,除了还原历史镜像、丰赡文学史料外,还有那些鲜活的、披沙拣金后的灼见,更重要的是一个青年学者追求真知的苦心和恒心。文学25.1万字 - 会员
中美比较文学:第四期(英文)
《中美比较文学学刊》(JournalofSino-AmericanComparative)为中美比较文学界同仁共同创办和编辑,北京语言大学和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为主体合作方,并共同在全中国和全美国范围内选择业内知名学者组成中方和美方两个编委会,分别受理和负责审阅中美学者的来稿。《中美比较文学学刊》集中展示中美比较文学界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范围内及其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前沿理论问题,文学5.5万字 - 会员
走向“关系诗学”
本书引用综合性视角和系统的方法,针对本质主义的文学观念和文化研究的视野缺失,从关系反思和理论建构的意图出发,透过三个层面(形式表现、关系形态、原因阐释),对西方文论史上五种最主要的文学观念(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客观说、接受说)下的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三者的复杂关系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辨析、论述和新阐释,提出一系列独到的见解。通过剖析,指出古今主要文学观念的核心要素是“关系”,提出走向“文学24.2万字 - 会员
裴多菲研究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是十九世纪匈牙利著名革命爱国诗人,享誉世界诗坛。本书以全新视角展示诗人短暂的革命人生和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全书由三部分组成,通过理论分析、阐述和点评,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再现了一位革命爱国主义诗人真实、高大的形象。在思想意义上,裴多菲及其诗歌创作集中体现出高度的民族民主革命精神:在艺术创作上,裴多菲以豪放、清新、明快、细腻的诗风著称,极富艺术感染力,对后文学13.2万字 - 会员
编剧学论稿
全书分四编,第一编,编剧学科论。著者作为编剧学新学科创建人,就此话题展开论述自有独到见解。第二编,编剧道法论。著者结合自己丰富的戏剧创作实践,所述编剧理论与技法具有可操作性。第三编,编剧教学论。著者长期从事编剧教学,创立“百·千?万”字编剧工作坊有一定影响,所述观点与方法具有科学性、实践性与指导性。第四编,编剧批评论。著者针对当下戏剧界的众多病态发声,许多文章在《人民日报》《文艺报》《解放日报》《文学23.8万字 - 会员
童话与儿童文学新探:杰克·齐普斯文集
本文集汇编了作者的13篇论文,所关注的问题包括:对儿童文学和文学童话的界定以及相关理论观点的构建,对欧美童话起源的探究与进化史的分析,对一些重要童话作家的再评价,探讨民间故事与童话对伦理道德的维系和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时代践行面对面讲故事的传统等。这些文章较系统地展示了作者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对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儿童文学、教育等领域研究的学生与学者有极大的裨益。文学22.6万字 - 会员
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在诗歌写作领域中,从未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样多的女性从事诗歌写作,她们的努力使女性诗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的繁荣景观。进入新世纪后,回顾90年代,会发现大众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女性诗歌创作与80年代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学界对90年代女性诗歌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关于90年代女性诗歌绝大多数研究论著都语焉不详,缺乏能够通约的、成熟的认知体系和观点,这就为本文留下了一定的研究空间文学24.4万字 - 会员
侧面而视:现代经验与反讽美学
本书在“现代”与“反讽”两个关键词的观照下,既讨论中国禅宗思想,又讨论武侠文化,还兼及当下各种典型文学案例。目的在于,将某种文化内的最高精神产品,与普通的、世俗的精神产品进行并置解读,在公认悬殊极大的不同对象中寻找共性,探讨他们是如何又为何同样始于“现代化经验”,而终于向“反讽美学”开掘的。以此种种,本书期望通过观察文学与文化中相反相成的侧面,及其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伪”交错文学20.2万字 - 会员
跨文化的文学场:20世纪中英现代主义的对话与认同研究
本书聚焦20世纪中英现代主义群体跨文化互动生成的跨文化的文学场。探讨该文学场的缘起、剑桥使徒社—布卢姆斯伯里小组的中国情结、牛津现代主义才子群体的中国之旅、剑桥现代批评派领袖I.A.瑞恰慈和威廉·燕卜荪的中国行、徐志摩的英国现代主义感知和传播、叶公超开拓的中英诗学新境界、钱锺书奠定的中国现代批评格局,以及萧乾和叶君健的跨文化旅行书写。归纳出中英现代主义对话与认同的五类结构模式——考察式审美类型、考文学34.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