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叙事学理论视角下的张爱玲小说研究
杨春更新时间:2025-04-22 17:15:07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对张爱玲的作品做了深层分析,从而透视出她思考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依据格雷马斯叙事理论解读张爱玲作品中爱情和欲望的故事,挖掘了作品中的人物及其功能。勾画了张爱玲在作品中呈现的隐含作者形象,隐含作者是真实作者张爱玲的理想的、文学的和第二自我的幻象,是在不同作品中的隐含形象。对张爱玲叙事时间策略和叙事时间维度进行分析,阐释了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叙事时间的维度;世界时间、作品时间、作者时间和读者时间之间的关系。对张爱玲的叙事空间和空间维度进行分析,提出关于张爱玲空间研究的几个纬度: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故事空间和叙述视角,故事空间与情节的发展,叙事空间的层次等。同时对张爱玲作品呈现出的持久魅力,多样性的主题,丰富多彩的艺术性,对张爱玲研究的角度、关于张爱玲的经典评价、当下张爱玲研究的状况和研究的潜力以及张爱玲研究的新方向进行了总结和概括。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6-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叙事学理论视角下的张爱玲小说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参考文献
- 第四节 互文背景下的审视:《爱》与“人面桃花”
- 第三节 张爱玲的意象与语体风格
- 第二节 张爱玲的颜色与通感
- 第一节 前景化背景下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 第十一章 叙事学理论下的张爱玲修辞学研究
- 五 张爱玲作品的跨越式阅读
- 四 表层文本和隐含文本的形成原因
- 三 表层文本和隐含文本的否定衔接
- 二 表层文本和隐含文本的关系
杨春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缪里尔·斯帕克小说研究
当代英国著名小说家缪里尔·斯帕克被著名评论家大卫·洛奇和弗兰克·克莫德分别誉为“她那个时代最有天赋和创新精神的英国小说家”和“她那一代人中最有魅力的作家”。斯帕克曾经3次获得布克奖提名,并且都进入了最后的6人决选名单。本书结合社会历史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文学伦理学批评、空间理论及文本细读的方法,在介绍了斯帕克的生平与创作生涯之后,总结了她的小说美学和创作理念;并探讨了斯帕克的小说主题及小说艺术;最文学21.3万字 - 会员
刘向刘歆学术活动与西汉中后期文学嬗变
本书以刘向刘歆父子学术活动为线索、以始于汉成帝河平三年的“领校中五经秘书”工作为中心,探索了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西汉学术、政治演变与这次校书工作的关系,论述了刘氏父子校书的意义及其与西汉中后期文学演进的关系。本书探讨了刘氏父子校书中对文学文献整理、对雅俗文艺的态度及其呈现的宗经文学观念,深入探究了西汉中后期赋的创作及赋论的变化,讨论了西汉中后期奏议文风、说理文的新变等问题。文学19.7万字 - 会员
古代小说与小说家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与小说家的论文选集。共分四卷,卷一从各种角度探讨章回小说名著的特点与价值。卷二重点研究话本小说的文体特征与演变规律。卷三主要论述古代小说家的思想观念及其对创作的影响,考证小说的作者与版本。卷四分别评述儿位研究古代小说的著名学者的学术贡献与研究个性。文学29万字 - 会员
西方文学中的创伤书写研究
本书以创伤理论、新历史主义理论、后殖民理论、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康拉德、莎士比亚、阿特·斯皮格曼、艾丽丝·沃克、海明威、梅尔维尔、卡夫卡等作家的作品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西方文学中的殖民之伤、种族之伤、女性之伤、生态之伤以及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之伤,重点探讨了殖民创伤的历史真实与文本再现,黑人奴隶与犹太人的创伤叙事,女性创伤与殖民、种族、男性话语、帝国意识之间的密切关联,海洋生态与荒岛生态以文学22.3万字 - 会员
画家的文学气象:朱德润文学创作研究
朱德润是元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其画作广为流传,文学成就却少为人知。本书对朱德润的文学创作历程、文体特征、文学思想等展开系统考察,认为其文学创作体式多变,博雅典奥,遣志抒情,烛照现实,感古伤今,自成一格,是元代文学的心灵之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学16.8万字 - 会员
20世纪域外文论本土化机制研究
本研究侧重从话语形式层面探讨20世纪域外文论本土转化的“机制”问题,提炼出“碰撞与融合”“曲解与变形”“挪用与重构”“移植与变异”“言说与抗拒”“调和与会通”等几种各有侧重又彼此关联的“机制”类型,力图多层面、多方位地观照“域外文论中国化”的样态与方式。在此基础上,从更加宏观的层面提出“融突和合”这种带有综合性、整体性的转换机制。通过微观与宏观相互补充的论述框架,目的同样在于实现对域外文论本土化之文学34.6万字 - 会员
经典重估与西方文学研究方法创新
本书以“经典重估”的理念,对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作品、重要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及重要文学理论问题作了再阐释,在观点、方法与理念上均有显著创新。全书除绪论和后记之外分上、中、下三编。总体特点是:视野开阔,有理论深度;观念更新,立足前沿;点面结合,方法多样。本书既能通过多种研究方法的使用,对重大西方文学的理论间题和文学史现象作出宏观的辨析与论述,又能通过具体文学文本作深入细致的剖析与阐释,把重大理论问题文学38.7万字 - 会员
“无事之文”与中国古典白话小说
本书的讨论对象是古典白话小说中所谓的“无事之文”,即在整个故事的叙述框架中看似“赘余”的“闲笔”。这些“赘余”笔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可以认定与主干的故事情节不发生因果联系的枝节性叙事,另一部分可以笼统的概括为一些琐屑的指涉、叙述者介入对叙述造成的干预。本书以《金瓶梅》《红楼梦》等明清白话小说为例,说明中国古典小说通过是如何将多重事件与人物活动错综并置以模拟真实生活的共时性(synchron文学19万字 - 会员
子弟书源流考
目前存世的516篇子弟书中,有79%改编自唐宋诗文、明清戏曲小说,21%是原创作品。本书考证了现存所有子弟书的题材来源,并将子弟书同原文比对,分析其改编水平的高本书还对每一篇子弟书的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使读者一书在手,可以立刻了解所有子弟书的故事梗概和文学价值。文学12.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