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来日方长在线阅读](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92/51848292/b_51848292.jpg)
会员
如果来日方长
刘醒龙更新时间:2024-09-19 15:10:20
最新章节:第9章 代后记 武汉,我们的生死之交——答《文艺报》《中国新闻周刊》《楚天都市报》《南方周末》记者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作品里饱含深情,用文字记录了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景,显示出文学的特殊力量。作者对诸多事件的思考评论是理性而深刻的,值得人们反思与借鉴。
品牌:作家出版
上架时间:2021-01-01 00:00:00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作家出版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如果来日方长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9章 代后记 武汉,我们的生死之交——答《文艺报》《中国新闻周刊》《楚天都市报》《南方周末》记者问
- 第8章 冥冥中自有天理
- 第7章 洪荒之力满江城
- 第6章 情人节的菜薹花
- 第5章 九七年的老白干
- 第4章 问世间情为何物
- 第3章 你在南海游过泳
- 第2章 今年水仙花不开
- 第1章 作者简介
刘醒龙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耄耋回首乐融融
书稿收录作者90岁以后创作的多篇随笔,以自己的人生见闻着笔,《我的家族:一个小商贩的发家史》写家族往事,忆父母亲人;《懵懵懂懂小顽童》《规规矩矩的中学生》写温馨童年、少年生活;《考入南京大学》《读大学》《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点滴》《我与郑州大学》写求学、读书、教书生涯;《莫斯科行记》《编撰词典的苦乐年华》《我的俄语没有白学》等写从事中俄文化交流、编撰多本大型工具书的体悟;《我遇到的倒霉、伤心的事儿》《文学3.5万字 - 会员
让“死”活下去(插图纪念版)
史铁生夫人陈希米深情怀念,感人至深、充满哲思、直抵灵魂之作。这是史铁生夫人陈希米所著的一部感人至深的长随笔。史铁生的离去,给陈希米留下了虚空。孤独中的她开始种种感人的努力,通过阅读、思考、行走与书写,她和那些思想史上的伟大哲人交谈,向虚空发问。于是,她的思考不断深入,渐趋深沉、阔大,逐渐走过幽深绝境,跨越虚空,重新寻获生命的意义。独到的书写方式,感人的心灵絮语。这是陈希米发自内心的私语,而史铁生始文学6.3万字 - 会员
街巷志:行走与书写
作为一线城市,深圳与北京、上海、广州有着极大的不同,草根性、鲜活与年轻的城市特点广为人知。本书作者王国华通过个人化的体验和细腻的笔触,书写北方人初到深圳打拼时的点滴、在深生活的感悟,记录深圳街巷故事,既有景物描写,又有异乡和故乡的对照,将深圳乃至岭南地区一些广为人知的特性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作为一部反映有关城市新移民个人地理嬗变的作品,本书内容展现作者从故乡到他乡的深圳生活,但并非停留于描述文学10.6万字 - 会员
汪曾祺笔下的手艺人(丰子恺插图本)
“汪曾祺作品深入开发系列”之《汪曾祺笔下的手艺人》汪曾祺从年少时即喜欢将关注的目光投降民间职业,他们是芸芸众生,从事着民间的各种带有民俗民风的手艺,他们手艺精湛,在对他们职业的描写中,也表现出浓厚的民间风情和民俗,与此同时,作为普通手艺人的他们生活中也有着各自的悲欢喜乐。作者惯于在对人生百态的静观中体味世态冷暖,文字看似冷静,却饱含着真挚的温暖和人情,如《职业》《异秉》《鸡鸭名家》《戴车匠》《侯银文学11.6万字 - 会员
与鬼为邻:一个驻日中国工程师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
全书描写中国人在日本和日本人来中国的际遇;写作者在日本的工作体验、身在现场,贴身观察日本政坛人物和政治运作以及作者在日生活9年对日本社会、习俗、文化、教育、世相百态的感受记录。文学15.7万字 - 会员
窗前的母亲
本书收录了肖复兴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作家肖复兴的散文质朴而又多思,饱含真情实感与人生哲思,自成风格。全书共分为“绉纱馄饨”“一片幽情”“窗前的母亲”“父亲和信”四辑,包含了作者的童年回忆,以及关于姐姐、母亲和父亲的记忆,以细腻平实的笔触,缓缓铺陈出对亲人无尽的怀念与深情。语言质朴恬淡,情感真挚厚重,用一桩桩小事勾勒出回忆中亲人朋友的旧时形象,一件件旧物像儿时的蝉鸣一般带着人回到记忆中的过去。文学10.5万字 - 会员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2012年,宋瑞作为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的干部,代表单位驻弯柳树村扶贫。当时的弯柳树村打麻将成风,很多村民不赡养老人,邻里纠纷、打架斗殴更是时有发生。初来乍到的宋瑞先做了三件事,但不见成效。宋瑞意识到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的是心灵的贫瘠和麻木,于是决心探索出一条文化扶贫攻坚的新路子。从此,宋瑞以弯柳树村为家,把百姓当亲人,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抱定一个共产党员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坚定初心和铁一般的信念文学40.5万字 - 会员
三餐烟火暖 四季皆安然
烟火气里见人情,四季中寻安然,用平凡的日子书写不凡的温暖。一日三餐、一菜一汤,尽是生活的温情修复力。本书精选文学大师汪曾祺35篇传世美文,带你在平凡烟火中找到人生的宽厚与从容,从三餐中读懂家的意义,在四季中感悟生活的温柔。这是一封写给人间的温情信笺,这本书献给每个努力生活的你,愿你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好好生活,慢慢遇见。文学9.5万字 - 会员
不废风雅:生活的意趣
本书选取汪曾祺散文中谈生活意趣的篇章,类似林语堂《生活的艺术》。汪曾祺是热爱生活、兴致勃勃的“生活家”,在他笔下,人、风景、美食、草木虫鱼、文化、艺术,都焕发着神采,有着“汪味”感悟。读他的文字,时时令人“顿觉眼前生意满”,他晚年也情不自觉地写道:“活着多好呀。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觉得:活着多好呀!”可谓兴致勃勃地活到生命终点。汪曾祺的文章,是生活的赞美诗、品鉴宝典,艺术地引导人们发现生活文学16.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史诗音乐范式研究
《格萨(斯)尔》史诗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其音乐研究却较少被人关注,跨民族的音乐比较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在此背景下,本书首先对藏蒙《格萨(斯)尔》史诗“霍尔”之篇的四个汉译本进行文本比较,以特定人物与考察问题为切入点观察两个民族异中有同的叙事模式;其次以档案馆馆藏和田野采录资料为基础,选取藏、蒙、土三个民族的《格萨(斯)尔》史诗演述片断进行音乐样本的比较与分析,提出史诗音乐范式的概念体系,通现当代随笔26.8万字 - 会员
后沙:记
“人类大脑记忆存储的容量有多少?”“大脑怎么存储20年前的记忆?”记忆是人们常常思考的问题、也是人们一直需求增长的能力。为了“记忆”,人们学会了“结绳记事”,而后或画或写,“处心积虑”地记下当时发生的事情。《后沙·记》用一个父亲给儿子的书信、一个保姆的日记以及过去人们为了让对方“不忘却”所赠予的某种个人史和日常生活史。现当代随笔3.3万字 - 会员
黄裳致李辉信札(释文本)
本书收有黄裳致李辉信札一百余通,这批信札写于1988年至2011年,生动具体地反映黄裳晚年与李辉的交往。书信内容涉及人物评骘、文坛掌故、文学品鉴等,所论皆率性而谈,娓娓道来。本书是了解和研究当代文坛的好资料,也是体现书信写作魅力的上佳文本。本书还收录《我们眼中的黄裳》座谈会实录,李辉、韦力、绿茶三人分别从朋友、藏书家、编辑的角度谈论黄裳其人其文,让读者生动具体地感知黄裳先生的精神风采。现当代随笔5.1万字 - 会员
无影灯下笔谈
本书以自传的形式记录了泌尿外科医生晏继银教授从医经历,同时也是我国泌尿外科、男科学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字里行间真实地记载了一位大夫的人生历程,真实再现了一位医生的理想、学习、工作、生活逐渐成长的身影。现当代随笔34.6万字 - 会员
黄裳致李辉信札
《黄裳致李辉信札》,影印黄裳致李辉信札一百余通,这批信札写于1988年至2011年,生动具体地反映黄裳晚年与李辉的交往,书信内容涉及人物评骘、文坛掌故、文学品鉴,皆率性而谈,娓娓道来,是了解和研究当代文坛的绝好资料。本书同时收录黄裳著作题跋十一种和《谈“山人气”》原稿,有助于我们了解黄裳早年的文学创作情况。现当代随笔1.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