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医药健康素养提升策略:基于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问卷调查
王素珍主编更新时间:2024-07-03 16:31:31
最新章节:主要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工作的高度重视。202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更好落实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应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具有较好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成果体现,对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药健康素养指标体系构建有很好的创新性,是对中医继承和创新运用的具体体现,对提升国人健康水平有积极作用,从而减少医疗费用。
上架时间:2023-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中医药健康素养提升策略:基于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问卷调查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九 2022年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调查问卷 (正式)
- 附录八 2022年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调查问卷 (初稿)
- 附录七 2022年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 第二部分 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调查问卷条目评价
- 第一部分 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
- 附录六 2022年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 第二部分 基本情况
- 第一部分 中医药健康素养
- 附录五 2020年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调查问卷(正式)
王素珍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谁住进了养老院:当代中国的“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
生育率的降低、预期寿命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改变,让养老成为当下中国老年人和中年人必须应对的一大难题,一场“银发海啸”呼啸而来。这是一部针对中国养老机构的民族志调查报告。作者将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与照护理论相结合,从时间维度描述中国经历的养老形势变化,从空间维度展示不同形式的养老机构,分析当下养老困境,剖析老年人、家属及照护人员面对的衰老、死亡和照护难题。基于在云南昆明历时13个月的实地调查和采访,作者社科10.5万字说到点上:话少也可以成事
有些人口惹悬河,舌灿莲花,却只是表面热闹,成不了事;有些人虽然话少,却字字珠玑,句句在点,令人信服。所以不管口才好不好,掌握了技巧,都可以提升沟通效果,让个人的能量得到放大,让事情朝着自己的想法推进,拥有更舒适的人际关系,实现职场进阶。在《说到点上》这本书中,作者王专基于自己的长期培训实践和成长经验,总结出由“利益三角”“内容三角”“表达三角”构成的“会说三角”沟通模型,用幽默轻松的语言,将复杂的社科14.5万字- 会员
走出伦理的迷思:社会工作伦理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伦理为社会工作实务架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社会工作的基本哲理出自人与人的关怀与互助,认为社会是一个互助单位,人有其潜能可以克服困难,透过相互帮助让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度过难关。同时,对于求助者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与接纳;对于案主的隐私加以保密;与同工相互合作;配合机构的规范;为案主谋求最大的权益等,皆是社会工作的伦理理念。透过这些伦理哲理与社会工作相关理论架构出社会工作实务方法。本书的伦理汇编目社科11.3万字 规则:我们依之生存的历史
在《规则》一书中,历史学家洛林·达斯顿追溯了规则在西方传统中的发展,并展示了规则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通过法律论文、烹饪书、军事手册、交通规则和游戏手册等大量案例,达斯顿证明,尽管规则的多样化内容令人眼花缭乱,但它们采取的形式却出人意料地少而持久。达斯顿揭示了三种经久不衰的规则:计算和测量的算法、治理的法则和教学的模型。她生动地说明了规则是如何变化的——灵活的规则是如何变得僵硬的,反之亦然,以及社科20.3万字我的!:所有权规则如何影响我们
从买早餐到买房子,所有权问题无处不在。从小到大,我们都对“这是我的”“这不是我的”这样的概念习以为常,却很少有人察觉到其中的奥秘。这不仅仅是琐碎的日常困扰,而是深刻反映了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权规则和潜在的利益冲突。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传统的“先到先得”“我们的身体属于自己”,以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所有权规则受到冲击,出现了地下水争夺、数字虚拟商品处置争议等问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这本社科18.5万字- 会员
置身时代的社会理论(第六版)
本书是美国社会学家史蒂文·塞德曼的著作,梳理了从社会学成立伊始至21世纪初期的社会学理论。在清晰明确地概括每个社会理论家、社会理论流派的学说之外,作者还结合写作时的社会环境与背景对各个理论进行了评述,将道德维度加入社会理论,将社会学的种种承诺、概念和知识相对化,试图以此将社会理论带入公共生活的讨论中,融入有关社会世界当下与未来面貌的持续对话和冲突之中。就像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的:“知识能够让我们的生活社科31.8万字 - 会员
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Ⅱ:愤怒也是一种能量
本书为《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延续初本形式,收录了《朝日新闻》周六副刊“烦恼咨询教室”栏目上的50篇文章。在这个栏目里,上野千鹤子回答了各种读者来信——一无所长的我如何求职?阴晴不定的妈妈让我感到厌烦、丈夫对我的内心毫无兴趣、无法原谅40年前的内衣小偷、我想重启人生……青春苦恼、夫妻关系、母女问题、老年防护,一篇篇来信饱蘸人生酸甜。上野千鹤子简洁明快、一针见血,从女性主义者的社科6.7万字 - 会员
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消费社会研究
本书旨在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理论为视角,分析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四部主要代表作品里的消费主义。本书侧重运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异化理论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鲍德里亚的消费符号理论等进行研究,揭露并批判20世纪20年代真实的美国社会。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与其强烈的历史意识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真实地记录了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世态,生动地再现了社科11.2万字 悬浮:异乡人的都市生存
清华大学社会学家严飞,以“附近”作为研究框架,通过8个典型案例真实记录进城务工人群的生存现状,穿插以社会学学者的分析与反思,呈现出一幅“悬浮社会”的现实图景。书中的被访者小区保安阿微、菜场商贩红芹姐、水电工人小傅、家政阿姨小萍等人,都是生活在作者“附近”的普通人,也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身边的陌生人”的缩影。作者认为,关注身边的小世界,关注数量庞大但鲜有发声机会的进城务工人群,关注当下社社科14.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公共治理与公共服务:昆山市基本公共服务调研报告
昆山市大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其发展水平已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昆山已初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和区域、覆盖全民、方便可及、高效低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本书即记录昆山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和发展的调研报告。内容结构包括:总报告对昆山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创新因素做出全面的梳理、归纳和分析;七个分报告分别就昆山的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福利救助服务的供给和均等化水平七社会学17.2万字 - 会员
都市:货币、文化空间与人的发展
本著紧密围绕首都文化中心建设与发展这个中心,以“都市、货币、文化空间与人的发展”为主题,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运用西美尔货币哲学、列斐伏尔空间生产、波特价值链等经典理论,广泛论及首都历史文化街区、中关村创意产业集群、艺术创意产业园区、艺术类博物馆、网络文化空间等重要领域,比较深人地研究了新时代语境下都市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社会学24.6万字 - 会员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发展研究:基于中英经验的分析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我国当前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深化政府治理改革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要路径。本书是中英合作项目“中国与英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成果,由中英双方专家共同撰写。中方王浦劬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在梳理既有文献基础上,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市、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江苏省南京市、广东省广州市、北京市顺义区以及浙江省宁波市六地的实地调研形成中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发展状况社会学39万字 - 会员
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1
本书主要围绕2020至2021年深圳市全民阅读展开调查与研究,数十位作者分别从特稿、总报告、阅读综合研究、“深圳读书月”研究、“图书馆之城”研究、数字阅读研究、阅读活动研究、阅读空间研究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展开讨论,撰写报告,终集合整理成书。本书自2016年以来,每年都有出版,于每年的4.23期间例行发布,凝聚深圳市各区各系统、研究机构及社会组织力量,打造全民阅读研究领域的新阵地,是研究深圳全民阅读社会学17.2万字 - 会员
智能交通高质量发展研究
《智能交通高质量发展研究》一书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宏智库第二批一种,系统总结智能交通在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功用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详细阐述智能交通在交通运输各方式各行业领域的应用发展情况和未来前景,并提出了智能交通未来发展的思路和重点任务。本书还将全面总结梳理发达国家智能交通发展的经验,为我国智能交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最后,本书将提出智能交通相关政策措施,为决策提供参社会学9.8万字 - 会员
迈向充分而平衡的新型城镇化
本书以新型城镇化的均衡协调发展为研究目标,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研究方向,以要素关联性为立论基础,以搭建人地钱挂钩机制从而发挥土地和财政的支撑作用为研究重点,在深入探究人口、土地、财政单要素发展态势及要素耦合协调现状基础上,将三者置于整体性框架下进行研究。以新型城镇化的均衡和充分为实践目标,既对当前三者发展现状进行检视,又对如何搭建人地钱挂钩机制的制度创制和机制过程展开研究。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社会学28.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