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为你的生活写作:布洛克小说一日课
(美)劳伦斯·布洛克更新时间:2023-12-12 18:07:16
最新章节:第22章 关于作者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是著名侦探小说大师劳伦斯·布洛克的写作指南,心得总结,由布洛克于20世纪80年代创办的“为生活写作”培训班改编而来,是实用的写作心理指导和励志指南。该书不讲具体的写作技法,不教授诸如结构怎么搭建这样具体的问题,而是通过几项具有实操性的心理训练来进行写作前的准备工作,让你能有足够的勇气应对写作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与负面情绪,让写作者不再自卑,不再拖延,找到打开想象力和灵感的门径。本书语言富有幽默感、轻松活泼:每个章节实际都是一篇解决写作心理问题的主题性散文,是欣赏作家幽默的文风的绝佳机会。你也可以把本书当作布洛克对自己举办的一日小说培训班,跟着指导做训练,不断提升写作“气场”。
品牌: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徐菊
上架时间:2023-11-01 00:00:0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为你的生活写作:布洛克小说一日课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22章 关于作者
- 第21章 后记
- 第20章 布丁好不好,吃了才知道
- 第19章 确定目标,为成功喝彩
- 第18章 关于时间的几点思考
- 第17章 敞开心扉
- 第16章 三十天塑造更强大的自我形象
- 第15章 最有益的写作训练
- 第14章 勇敢的小作家
- 第13章 作家的诞生
(美)劳伦斯·布洛克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当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建构与生产
本书以《当代》杂志为研究对象,在对《当代》个案进行微观研究的同时,目光扩大至对整个当代文学的分析和考察。在研究过程中既关注《当代》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互文性关系,通过《当代》辨明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构成和嬗变过程,同时又将《当代》放在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加以阐释,考察文学生产制度内部的权力构成。本书通过文学期刊透视一个阶段文学史生成的复杂面貌,在梳理其演变过程的同时实现对当代文学历史进程的观照。文学20.6万字 - 会员
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1895—1945)
《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1895-1945)》主要进行了三个层面的研究工作:第一个层面上理清了1895-1945年间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流脉,探析了民族主义思潮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重写了一部清晰、系统、完整的“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史”;第二个层面上从宏观的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流变入手,上溯到具有民族主义性质的曾国藩“卫道变器”说和康有为“托古改制”论,而重点则对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的民文学42.5万字 - 会员
传统的建构与延拓:解放区文学研究及其他
本书还原和浮现解放区文学蕴含的复杂要素,探寻解放区文学的存在之因和变迁之由,同时兼及当代文学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解放区文学建构起一种特殊的传统,这种传统具有可再生性,它作为一种潜隐的力量控制着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行为的基本走向和基本方式,其作用更具有“本原性”,对后来文学来说,绝非仅仅是外在的制约性因素和“塑型”的力量,而是通过它有效的渗透和折射,最终成为贯穿于作家思维的精神理路和影响文学创作内部法文学15.6万字 - 会员
科学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建构
科学主义滥觞于中国,肇自近世。甲午战争更使构筑科学信仰成为中国人的普遍认知。此后,历经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扬波,科玄论战中科学派的续流,及至与机械唯物论的联姻,科学之念自“器”而“道”,成为统摄百年中国思想领域的科学主义,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的建构产生了复杂动态、深层次、全方位的影响。本书运用文献分析、实证归纳、文本细读等方法对20世纪具有科学主义表征的中国文学史文本进行了系统化的个案研究,力求考据文学25.7万字 - 会员
约翰·德莱顿讽刺诗学研究
罗马人认为讽刺诗是他们自己的创造,这种诗体迄至德莱顿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德莱顿既有讽刺诗创作,也对讽刺诗,尤其是罗马讽刺诗进行过全面而深入的批评。讽刺诗《押沙龙与阿齐托菲尔》确立了德莱顿在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声,而《关于讽刺诗的起源与发展》是对于讽刺诗最为自觉和完备的诗学之作。本书以德莱顿的该篇批评为起点,结合他的讽刺诗和其他诗学作品,从考溯“讽刺”的起源开始,分别讨论了德莱顿对于讽刺的恰当方式、文学21.6万字 - 会员
元稹和中唐士人心态
本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元与中唐文学群体研究,主要侧重于元的文学活动与士风、贬谪生活以及与政治事件的关联。第二部分则是元文学交游考论,主要侧重于元文学交游空间的梳理,并考察文学接受史研究的情况。最后一部分从文学接受史角度寻索元稍的文学家形象与士人形象的关联性。根据接受状况考察元稍乐府诗与元白并称、元白优劣的关系,而后集中于元形象的传播与接受的探讨。文学19.9万字 - 会员
明清小说评点中的阅读美学
明清小说评点的兴盛标志着小说阅读的自觉,小说阅读与传统经史的阅读不同,小说本身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小说阅读在本质上可称之为是一种审美活动。本书对明清小说评点的研究围绕阅读审美经验展开,认为对阅读审美经验的探讨构成了明清小说评点中最具有核心意义和价值的理论。评点者在对文本的阅读过程中,以阅读审美经验为核心,一方面从读者的角度分析了阅读过程中审美经验的生成机制,并试图建立一种理想的阅读范式;另一方面则探文学19.7万字 - 会员
苏轼的自我认识与文学书写
“苏轼的自我认识”是既往研究中较为忽视的考察角度,却可能为深化苏轼研究提供一种不同于纯粹客位评判的新思路。本书通过文本细读,梳理整合苏轼文学书写中关于自我的信息,依循从文本现象、人生实践到思考生成的论述逻辑,从多个侧面呈现了苏轼自我审视下的个体形象与人生状态。首先分析苏轼笔下大量存在的自称、自喻、自嘲、自许等自我表达现象,继而以仕宦体验、社会关系、自然观照作为苏轼人生实践的重要对象,探知他在具体情文学28.5万字 - 会员
清末民初《说部丛书》叙录
清末民初是中国文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其中新小说的成就最显著。其突出的特点是这一时期各个民营书局争相斗妍,纷纷编辑出版《说部丛书》,这充分体现了小说界革命的巨大实绩。本书首次对清末民初二十多家出版机构出版的三十多种《说部丛书》数百编作品展开全面而系统的叙录,这是颇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本书以各出版单位所出版的《说部丛书》为纲,以各编作品为目,根据各种《说部丛书》出版时间的先后,对每编作品的作文学3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