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仰望者的星空史:天文如何塑造人类历史
(英)斯图尔特·克拉克更新时间:2023-08-14 14:38:34
最新章节:文后插图开会员,本书8折购 >
从第一次仰望星空开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在文明进化的每一段进程中,星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智人祖先仰望星空,将其当作时钟,计算时间的流逝。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揣摩周围的世界,思索如何在其中生存,以及他们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和意义。星空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认知革命!按照传统的观念,农业触发了文明的诞生。但这本书认为,天文才是文明之源!为了修建针对星空的固定仪式场所,人类开始走向定居,走向农业时代。农业重新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星空既是敬奉神明之所,也可以用作观看天象之处。对星空的崇拜,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仰的时代。而这一时期形成的宇宙观主导人类思想近2000年,甚至时至今日仍旧束缚着一些人的思想。现代科学探索宇宙的历史,也是人类理性崛起的历史。科学革命的到来,让星空变成物理的场域,不再是神圣的天堂……随着人类对宇宙认知的演化,这种不断变化的认知也在影响并塑造着我们的文化、宗教、艺术和社会。可以说,对星空的理解,始终支配着人类在大地上的生活。仰望夜空试图寻求意义正是我们人类难以磨灭的特征之一。从石器时代到太空时代,本书探索了世界各地对星空共同的迷恋。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朱进 王雨铃
上架时间:2023-07-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给仰望者的星空史:天文如何塑造人类历史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英)斯图尔特·克拉克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形象史学(2018下半年/总第12辑)
《形象史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办的中文学术集刊。本辑分为器物与图像、礼仪与宗教、古建与环境三个部分,主要探讨了器物与图像、礼仪与宗教、古建与环境在形象史学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历史遗存与政治、宗教、文化艺术一体化的关系,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文化16.5万字 文化的江山09:世界近代史的中国影响
17—18世纪,当“中国风”吹到欧洲,“中国”便成了欧洲人关注的焦点。孔子及儒家经典被引入欧洲,孔子被称为“哲学家”,儒学被称为“哲学”。欧洲人这才发现,中国人除了有丝、瓷、茶,还有欧洲人所说的那种“哲学”。随着理性的上升,“哲学”的地位日益提高,以理性取代神性、取代宗教,而与神学平起平坐了。不仅如此,“哲学”还赋予国家绝对精神,使得国家观念成为绝对精神的集中反映。作为国家主义的代表,孔子的历史地文化19.6万字- 会员
中国文化史
本书是史学家吕思勉的代表作,1940年由开明书店初版,为《吕著中国通史》之上册。全书共十八章,从婚姻、教育、学术、衣食、住行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文化的流变,学术性与通俗性兼备,内容严谨科学,行文通俗流畅。对于了解中国文化,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文化读本。文化23.6万字 - 会员
岭南腰鼓文化史
腰鼓的渊源上溯到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鼓,自北魏至隋唐时期,受到西域传入双面细腰形鼓影响,逐渐为中国多民族继承发展。可谓源远流长,枝繁叶茂。自唐代传入岭南后,腰鼓扎根于这片古老的文化沃土上成长和发展,延绵至今。岭南腰鼓文化是中华文化沧海之一粟,一部岭南腰鼓史,不过是恢弘的中华文化史的惊鸿一瞥,但见微知著,从中可以看到文化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的图景,看到中华文化的浩翰无垠,更可以领略和体悟到中华文文化11万字 - 会员
徽学(第13辑)
《徽学》是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集刊,主要刊发海内外高水平徽学研究成果。本刊注重徽学研究的原创性成果,讲求学术性、理论性、前沿性,开设“文献与文书”“宗族与社会”“徽商与经济”“学术与文化”“理论与综述”“比较及其他”等专栏。本书为第十三辑,共19篇文章,文章多数为与徽学研究有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以及安徽省重点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文化22.2万字 - 会员
楚简文字与先秦思想文化
本书以“二重证据法”,对楚简文字的形义进行思想文化的解析,揭示出了先秦思想观念史上的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个别地方破解了相关学术研究中长期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本书的内容共分五部分。第一章概述了本书的“汉字文化学”研究视角及楚简文字与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的相关问题。第二章对楚简文字中的“道”(“”)“仁”(“”)“贤”(“”)和若干从“刀”“斤”“戈”字的特殊写法及其所反映的哲学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文化19.1万字 - 会员
海洋文化史·第2卷:中世纪海洋文化史
本书是六卷本《海洋文化史》系列的第三卷,聚焦于早期现代时代(大约从1500年到1800年)的海洋文化。这个时期标志着全球探索和贸易的显著增长,以及海洋在文化交流、贸易和迁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本书通过多学科的视角,结合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早期现代海洋文化史的视角。其中的章节由不同的专家撰写,涵盖了从知识、实践、网络、岛屿与海岸、旅行者、代表、想象世文化17.3万字 - 会员
华夏日常生活史
本书对中国古代社会衣、食、住、行等生活事项进行了梳理和呈现,全景式展现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及其嬗递图景。透过古人的日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根,理解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变迁,带我们理解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气质是如何塑造的。文化19.9万字 - 会员
北京文化通史:先秦—金代卷
这是一部完整叙述北京地区从幽蓟远古文明到辽金时期北京文化格局确定的文化史研究专著。全书从远古时期北京周边不同文化板块与北京文化起源的关系,到秦汉及以后的魏晋十六国北朝北京地区各民族文化整合,再到辽南京、金中都北京成为全国南北文化的交融中心的文化变迁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概述。作者在北京文化起源及其早期发展历程中,突出强调北京地区不同文化板块整合、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文化发展特征,具有独到的学术观点,是一部文化33.4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海洋文化史·第2卷:中世纪海洋文化史
本书是六卷本《海洋文化史》系列的第三卷,聚焦于早期现代时代(大约从1500年到1800年)的海洋文化。这个时期标志着全球探索和贸易的显著增长,以及海洋在文化交流、贸易和迁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本书通过多学科的视角,结合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早期现代海洋文化史的视角。其中的章节由不同的专家撰写,涵盖了从知识、实践、网络、岛屿与海岸、旅行者、代表、想象世文化史17.3万字 - 会员
海洋文化史·第3卷:近代早期海洋文化史
纵观历史,海洋如何促进了人类的跨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和移民迁徙?本书是六卷本海洋文化史系列的第二卷《中世纪海洋文化史》,探讨了在欧洲中世纪的时间范畴(公元800-1450年)内全球范围内的海洋文化史,包括人类关于海洋的知识、航海技术的发展、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有关的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海上旅行、海路贸易和世界联系网络、对海洋相关意象的认识和表现等。从中可以得出结论:中世纪海洋文化史的内涵非常丰富,在文化史18.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