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对力
更新时间:2023-05-15 18:42:06
最新章节:致谢开会员,本书8折购 >
福克斯教授的研究着重于人类的头脑灵活性、情绪能力,意识能力,情境能力,提出为何在相同的环境之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认知?经过多年研究,她发现,现代人心理失调的主因即我们无法实时掌控自身的感觉和行为,由此会做出一系列不合时宜的反应和决策。因为人类大脑内建了一些本能,这影响到了我们的心理健康。例如,在恐惧之下,我们的身体会无法动弹、大脑一片空白。然而,人类为了生存下去,须时时保持心理和身体上的灵活性──这是一个演化上的悖论。而心理僵化也使我们常低估自的表现和成就,要打破这样的限制,就要提高内在的应对力。开篇作者向我们提出了应对力的概念,并介绍了为什么我们要提高应对力。之后通过阐释应对力四大基石:头脑灵活性、情绪能力,意识能力,情境能力,并通过一些心理学的方法,来训练提高应对力的方法。这是一本非常容易理解的关于人类灵活性的科学入门书,本书提出了“应对力”这样非常前沿实用的概念,这一概念与之前的“心理弹性”或者“心理复原力”不同,这两者重点在于我们遭受创伤后反弹恢复能力,而“应对力”是让我们一直接受并保持万变情境中的灵活性,以至于在心理上都不需要进入低谷就可以随时应对,做出有利于发展的新反应。这是人类心理上的又一概念性和能力上的突破,可将此概念与情商、成长型思维、积极情绪等概念放在一起进行解读。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王保令
上架时间:2023-04-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应对力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致谢
- 附录二 如何为个人故事的组成部分评分?
- 附录一 九点谜题答案
- 总结 应对力的一些关键原则
- 第13章 纵观全局——情境激发直觉
- 第12章 直觉的本质
- 应对力的第四基石 情境意识
- 第11章 学会调节情绪
- 第10章 了解自己的情绪
- 应对力的第三基石 情绪意识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隐形恶人:我们与反社会人格者的较量
当你不得不面对反社会人格者的时候,你会怎么做?通过多年来的实践研究,玛莎·斯托特博士揭示了反社会人格者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并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帮助你应对这些危险的互动。本书介绍了破坏性自恋、暴力反社会人格者、具有反社会人格的同事、商业机构的反社会人格者等类别,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反社会人格者。通过了解和你打交道的人,你就能知道如何应对,从而摆脱反社会人格者对你的影响。通过这本书,作者对人类行为和正常观念心理13.1万字 - 会员
苍蝇效应
你在生活中或许经常碰到以下场景:看见未读消息就想点掉;优惠券快要失效,感觉不用好可惜;要营养就喝含脂牛奶,要健康就喝脱脂牛奶。其实这些生活中看似由你自己做出的选择,背后都有他人操纵的痕迹。这种利用微小的事物操纵行为的现象,叫作苍蝇效应。在我们未曾留意的时刻,这些苍蝇已经无处不在。你现在开始紧张并试着寻找身边的苍蝇了吗?不要害怕,本书正是为此而来。作者已经帮你把所有的苍蝇都分门别类列出,并提供了现实心理12.2万字 - 会员
什么是偏见
本书自195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以来,便一直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奠基性著作。此前,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偏见”只是个别的、品德有缺陷的个体所持有的恶劣信念,只要大多数善良的好公民与这些“害群之马”划清界限,就可以消除偏见。而奥尔波特深入洞察了人类经验复杂性的核心话题“偏见与歧视”,提出偏见要比人们想象中普遍很多;它是人类认知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必然产物,想要解决偏见造成的问题,就需要探究和改变其深层根源。心理12.4万字 - 会员
嫉妒与鄙视:社会比较心理学
为什么我们总是要与他人比较?与他人比较会对我们造成何种影响?谁更喜欢与他人比较?在本书中,zhu名社会心理学家苏珊·T.菲斯克研究了人际和群体间比较的心理基础,探讨了为什么我们将自己与那些“高于”和“低于”我们的人进行比较,并分析了日常生活中这种比较的社会后果。本书汇集了大量前沿的心理学研究,以及菲斯克自己多年研究的结果,揭示了社会比较常见的结果——嫉妒地位等级高于我们的人,鄙视低于我们的人——并心理14.9万字 - 会员
永恒少年卡夫卡:不愿长大的心理困境
抵触工作,但无法下定决心离职专注文学创作,在失业与自我追求之间摇摆不定;向往爱与被爱,却又在亲密关系中踟蹰不前,三次订婚又三次解除婚约,终身未婚;一生几乎都和父母住在一个屋檐下,却觉得彼此的关系还不如陌生人,与此同时又渴望得到他们的认可……弗兰茨·卡夫卡平凡而又矛盾的命运背后,是充斥了无尽孤独、痛苦和愤懑的内心世界,还有终其一生都未能走出的“永恒少年”困境。理想与现实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不仅困扰着心理6.2万字 - 会员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间游戏》是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的经典著作,首次出版于1964年,奠定了沟通分析理论(TA)的基础。书中提出,人们在日常互动中会无意识地参与“心理游戏”——即重复的、带有隐藏动机的行为模式,这些游戏往往源于童年未解决的情感需求,并导致负面情绪和关系冲突。伯恩通过“父母”“成人”“儿童”三种自我状态,解析了这些游戏的运作机制,例如“你为什么不—是啊,但是““要不是你”等常见游戏。他揭示了这些游戏如心理9.3万字 - 会员
政治心理学:一门学科,一种资源
本书提出了理解政治心理学的两个重要维度:作为一门学科,政治心理学是一个经验性的和累积性的知识领域;作为一种资源,政治心理学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实践,以及在心理过程与社会行动之间,创造有意义的联系,因而可被视为促进社会反思及改进的“社会美学”。心理37.9万字 - 会员
从众陷阱
这是一本深刻拆解群体行为背后的底层逻辑,带你走出他人凝视、找回自我主体性的书。你是否也曾因为别人的眼光做出违心的选择?你是否也曾觉得很难对别人的想法持反对意见?你是否身处信息爆炸的环境里,分不清网络上的信息是真是假?如果你有,那很正常,因为人本就是群体性动物。在本书中,哈佛教授托德·罗斯会告诉你,这种跟随群体的惯性会给我们带来怎样难以承受的后果。以及我们如何和这种惯性作斗争,来捍卫我们的生活。心理1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