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数智驱动乡村振兴
张建锋等更新时间:2022-08-16 17:36:50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数智化浪潮正在为我们开启一幅波澜壮阔的新画卷,“数智化转型系列丛书”是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对中国数智化理论与实践的一次难得的梳理与探索!丛书内容由国家级高端研究平台的资深专家、国内知名院校大咖、数字科技企业领军人才和阿里云高管联合撰写!内容涉及数字政府领域:《数智化: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大融合》、金融领域:《数智金融与产业赋能》、新零售领域:《新零售之旅:数智化转型与行业实践》、组织领域:《数智化敏捷组织:云钉一体驱动组织转型》、产业互联网领域:《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新增长》和乡村振兴领域:《数智驱动乡村振兴》。希望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够为相关读者赋能。数智驱动新增长!《数智驱动乡村振兴》从要素升级、产业重构和治理优化三个方面对数智化促进乡村振兴展开深入剖析,探讨了乡村产业数智化转型路径和乡村数智化治理模式,基于时代趋势和中国实践探索,勾画出了数智化助力下的乡村振兴全景图。本书希望为关注乡村振兴的从业人员提供数智化发展的思路,同时为相关政策制定者、产业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上架时间:2022-03-01 00:00:00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数智驱动乡村振兴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15.3 “码”上应用,数字创新
- 15.2 “浙”里乡村,“码”上文章
- 15.1 应运而生的浙农码
- 第15章 浙农码:“一码当先”,打造数字“三农”新名片
- 14.3 深化数智化、网格化管理,“地球绿宝石”绽放新光彩
- 14.2 挖掘数智化应用场景,以“优治理”弘扬乡风文明
- 14.1 一体化集成服务平台,助力县域治理数智化转型
- 第14章 贵州荔波:谱写乡村基层治理的数智化新篇
- 13.4 建设哈尼智慧小镇,探索数智化乡村旅游
张建锋等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解构现代化:温铁军演讲录
本书是《告别百年激进》的姊妹篇,温铁军向我们剖析了“现代化”的问题乃至造成的现实危害,将国内外的很多问题,比如国际上的南北差距、国内的城乡差距、贫困问题等都“归结”为是“成本转嫁”导致的。总之,“成本转嫁”在国内外是普遍广泛存在着的一种现象作者认为:是“现代化”造成了“成本转嫁论”,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要在推进现代化,“成本转嫁”就是客观普遍存在着的,跟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乃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差异经济21.5万字 - 会员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23)
以“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继续以总报告统领,各城市报告支撑,通过北京、天津、石家庄、承德、常州、扬州、杭州、宁波、南昌、抚州、青岛、武汉、广州、重庆、贵阳、拉萨、西安、西宁等18个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反映全国总体情况。关注各城市如何通过突出地方特色、挖掘活化乡村文化资源,将乡土文创融入农村农业生产活动中,推动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详细阐述这些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创新模式与特点,总结文化创意经济33.2万字 - 会员
设计软实力评论:声誉、文化价值与设计的软实力
本书以“声誉、文化价值与设计的软实力”作为主题,旨在研究设计创新推动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发展战略,回答构建设计软实力理论体系的核心价值、思想内涵、层次结构、实践意义,思考中国文化软实力怎样通过设计创新在国际舞台上强化感知、深化凝聚、塑造形象、展示魅力、传播观念,为中国设计的全球战略建言献策。经济24万字 - 会员
大国金融:全球金融变局下的中国机会
本书以具体金融现象和问题为切入点,从历史、理论、国家、现实等维度剖析金融的本质,解读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演变与金融危机的逻辑和新特点,为中国金融发展路径提供了思路。全书分为四个部分:①从中美金融发展异同看金融演变的内在规律。金融发展至最高阶段,会逐渐脱离实体经济,偏离最初的使命。“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条既定之路。中国不能沿袭美国华尔街式的金融衍生之路。②从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看金融经济16.9万字 建言资政在金融:一位政协委员的调研作业
本书从七个方面论述肖钢在经济金融领域开展的调查研究、提出的创新思路与对策建议。宏观形势与政策取向。探讨如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破解制造业投融资难题。针对优化制造业投融资模式、纾困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建设新型劳动关系等提出新举措。金融改革下一程。深入思考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讨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完善金融税制、推动养老金投资转型等议题。数字金融再出发经济22万字- 会员
“十五五”规划编制及案例解读
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确立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推动改革与创新,不断实现预期的宏伟目标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本书系统介绍了“十五五”的痛点难点,规划理论、规划架构、规划前期研究及规划编制、具体案例、行动方案等。本共二十二章,各章节层次推进,相互衔接,前后呼应。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以模型和案例等方式,首次权威、系统地解读“十五五”规划编制模型与编制实践,预判了我国“十五五”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依据、程序、经济22.6万字 - 会员
系统风险冲击、企业创新能力与股票价格波动性
本书将系统风险冲击、企业创新能力和股票价格波动性纳入同一研究框架,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深入系统剖析系统风险冲击与企业创新能力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股票市场情境和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本书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促进股票市场的平稳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对企业创新的识别、反馈与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经济11万字 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低空经济不仅从科幻照进了现实,更是成为国家战略层面新的经济增长点。本书围绕低空经济的理论基底、发展模式、政策法规出台、技术攻关、各先发国家以及我国先发地区和头部企业的经验、机遇与挑战、人才培养、未来蓝图等方面结合20余个案例,生动阐经济21.8万字- 会员
数字经济战略与实践(第二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数字经济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编辑了本书。本书收录了2021年6月两年以来,国内主要媒体发表的关于数字经济的文章,分为战略指导、战略规划、两会热议、战略研究、战经济2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社会企业评论(2013年卷 总第1期)
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理论篇中,既有关于社会企业研究的综述性文章,也有关于社会企业运作模式、社会企业与公益事业、社会企业的运行绩效、社会企业的国际比较、社会企业与贫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实践篇中既有来自研究者对社会企业参与贫困村灾后重建的研究、典型社会企业的案例分析,也有来自社会企业机构负责人对该机构的运作模式和经验的介绍。有关社会企业的论坛是中国社会学年会首次举办,国内目前研究社会企业的中国经济16.3万字 - 会员
创新驱动:广东再创辉煌
创新驱动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面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挑战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和开放战略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推动了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动能转换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提升。广东作为改革开放40年先行一步走在前列的地区,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引下,深化与港澳地区的合作,计划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中国经济14.3万字 - 会员
云南民众消费史研究:1911-1949
本书以民国时期云南民众在衣、食、住、行、娱乐、婚嫁、教育、医疗方面消费的原始资料为基础,分析民国时期云南民众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差异和消费状况的变迁,试图以此呈现此时期民众消费生活的整体图景,探究其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本书的出版,将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观察民国时期云南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视角,并为今后的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中国经济24.3万字 - 会员
中国2030:能源转型的八大趋势与政策建议
本报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能源中国展望》创新工程项目首席专家徐小杰研究员近年来的能源转型专题研究成果。本报告运用现行政策情景和生态能源新战略情景的分析方法和数据系统,展望了从2015年到2030年中国能源转型的八大趋势,集中分析、研判了推动八大趋势的动因、影响因素与不确定性及风险,提出“十三五”时期是推动这一能源转型趋势极为关键的时期,而所述八大能源转型趋势的成效对于到20中国经济3.9万字 - 会员
中国经济特区经济增长的历史透视
本书是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再次探讨,同时也是经验现实的实证。其中心论题是立足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对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多年来经济增长方式的合理性和适应性进行考察,理解真实情境中的经济增长方式和要素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寻找经济特区实现二次创业和增长方式转型的路径。中国经济16万字 - 会员
双底线思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和探索
本书是毛振华博士对过去十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再思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国内外的复杂环境,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体现了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双底线思维,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这是2008年以来宏观调控的“中国经验”。如何做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如何在释放风险的同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保证经济平稳运行?思考过去,照亮未来。作者深入探讨过去十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经验和得失,并思考和中国经济18.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