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都市与乡愁
沈湘平 常书红更新时间:2019-09-06 17:02:54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全书涉及乡愁的内涵及表现、城市的起源与变迁、城市的记忆与伤逝、城市的认同与焦虑、城市的更新与未来等重大问题,既有哲学思辨的深刻,又有历史文化沉淀的厚重和文学艺术彰显的温情;既有宏观的战略思考,又有微观的案例剖析和具体的对策建议。全书在都市的发展空间中思考乡愁、解读乡愁,又以乡愁为原点,叩问城市化的初心和目标,反映了学界关于都市与乡愁关系的多元思考和前沿观点。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都市与乡愁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四 余论:1950年代的“集体记忆”与城市文化
- 三 苏联式摩登:娱乐与消费文化
- 二 参观与展览:政治仪式与文化交流
- 一 构筑苏联文化景观
- “苏联式”建筑与1950年代的集体记忆
- 结语
- 四 垃圾清除运动的评价与反思
- 三 1950—1952年的垃圾彻底清除
- 二 1949年的垃圾大清运
沈湘平 常书红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19年卷/总第7期)
《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是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海洋社会学学术理论集刊,集刊依托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在参会论文集中遴选优秀论文集结出版。本集刊办刊的宗旨是集中刊载、转载海洋社会学相关研究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学术性、前沿性的科研成果。本集刊作为我国海洋社会学的连续性集刊在国内学界属于首创,对我国海洋社会学研究有着开拓性意义。社科15.6万字 - 会员
男性的衰落
与男子气概重新交涉!伦顿艺术大学校长格雷森·佩里重新定义现代男性的话题之作!什么样的男性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好?男人,阳刚、坚强、理性、独立、自信、勇敢的代名词。但对一些男人来说,这样的男子气概可能是致命的负担。在英国,四十五岁以下的男性非常常见的死因是自杀。从全球范围看,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的两倍。这些悲剧的原因不在于男人们的性别,而在于传统社会赋予他们的性别角色:“娘娘腔”免谈,要追寻成功和地位、被社科7.1万字 - 会员
良缘之外:中国的教育婚姻匹配与社会分层后果
近些年来,婚姻对社会分层的影响备受社会分层研究者的关注。本书运用社会排斥和社会结构化两个解释机制,探究了中国社会中的教育婚姻匹配对社会收入差距和社会分层结构开放性的影响。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上,本书发现在市场转型与高等教育扩张的背景下,一方面教育同类婚分布结构呈现两极化趋势;另一方面教育婚姻匹配与收入婚姻匹配之间具有高度的同构性,从而导致收入等与教育相关的资源与机会在家庭层面出现了优势阶层的“强强联社科17.5万字 - 会员
个体化的社会想象:乌尔里希·贝克思想中的生活、政治与道德
本书以历史主义研究方式为分析进路,以个体为核心概念,以人的生存境况为分析视角,围绕着个人生活与道德政治进行研究和探讨。书中集中讨论了政治自由、公共生活与世界主义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结。换句话说,本书并非是在抽象的意义上阐释普遍性的“公共生活”,而是坚持认为,人类正处于全球风险之中,国家的疆界在慢慢消解,自我与他者的隔阂也在消除,人类已经变成了同一个命运共同体。社科20.3万字 - 会员
社会学视野中的全球化与现代国家
本书是推进“全球社会学”(GlobalandTransnationalSociology)这一新兴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发展的一次尝试。在全球化的今天,各个现代国家的功能和特征越来越多地受到跨国力量(包括国际组织、国际贸易与外国投资)的影响,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本书聚焦全球化与现代国家的关系,在检视全球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经验数据分析,分别探讨了全球民族国家的形成、当社科14.6万字 - 会员
理解中国社会
本书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在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着重分析急剧社会变迁过程中社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和新趋势。全书分社会结构、社会问题和社会生活三个版块,运用新视角对中国社会变迁进行透视和分析,对理解中国经验进行了新的尝试。社科20.1万字 - 会员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
本书从社会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社会公平五个维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进行分析和总体评价;聚焦于河南省十八市城市宜居度、城市社区治理发展、农民工社会参与状况、郑州市共享单车发展现状等议题;研究了城镇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供给以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等问题;介绍和研究了河南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农村医疗贫困、五市县脱贫攻坚成效、兰考县“三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以及嵩县旅游扶贫开发中农民再组织化社科19.2万字 - 会员
家庭革命:清末民初读书人的憧憬
至少在近几千年,家庭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世界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载体。在近代中国,家庭却沦为革命的对象。本书研究近代中国的家庭革命,探讨这一反常的现象何以发生及怎样发展。在传统政教体系崩溃的进程中,家庭面临国家、天下(世界)、个人、社会等力量的冲击而丧失了其作为社会基石的地位。家庭革命是相当复杂、深刻的,既包括进步改良之意,也包括根本废除之意。中国在近代国际竞争中的失败,造成读书人不仅激烈社科30.9万字 - 会员
网络参与的代际差异:70后、80后、90后群体的比较
互联网在中国出现在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进程之中,并和其他社会力量一起形塑了21世纪中国的发展历程,也为成长于该时代的70后、80后、90后群体打上了深刻的烙印。由于不同时代群体的生命历程不同以及生命历程与互联网发展进程之间的耦合差异,其网络参与行为具有明显的代际特征,在接入、技能和应用三个层面形成了互联网鸿沟。在既定社会结构之下展开的互联网发展进程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要素相互作用,正在社科12.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