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5 18:07:40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编辑委员会
序
区域社会史理论反思
社会经济史研究方法理论的反思:从现代化到区域研究
一 前言:回首江南路
二 西方冲击与中国反应:现代化理论的批判
三 社会经济史理论方法与相关研究的简要评述
四 新左派(新马克思学派)与区域研究的兴起
寻找中国社会生活史之途:以燕大社会调查为例
一 英文社会调查:最早的中国社会生活史
二 信仰社会调查:留美学派的旨趣
三 改造农村社会生活:以清河为重点
四 余论
聚焦山西:中国宗族史研究的新区域
一 山西宗族研究已成学界热点
二 对宗族概念的多样性认知和理解
三 开展山西宗族研究的初步设想
京津冀区域社会
京津冀区域:近代社会文化生态考察
一 “京津冀区域”与“社会文化生态”
二 省会流转与区域社会生态
三 社会流动与区域文化生态
四 结语
悔携破砚上长安:清末京官王庆云的“北漂”生活
王庆云的京官履历
入不敷出,经常借债
租房而居,七年八迁
驽马破车,早出晚归
鲁莽医生,幼女夭折
人际网络,老乡同事
悔携破砚上长安
北洋政府时期海河河道管理权争夺案研究
一 海河河道管理矛盾焦点
二 海河水权纠纷
三 海河航运权的争夺
四 内务部协调海河河道管理权
1928—1937年北平市社会局与慈善事业:以香山慈幼院和龙泉孤儿院为中心
一 绪言
二 北平市社会局的成立
三 香山慈幼院与龙泉孤儿院
四 北平市社会局的监管:以香山慈幼院和龙泉孤儿院为中心
五 结语
共赴国难:卢沟桥事变后平津地区的慈善救助
一 世界红卍字会救济组织的创设及善款募集
二 世界红卍字会在平津战区的慈善救济活动
三 余论
沦陷时期天津烟毒问题探析
一 日伪天津政权实施毒化活动的机构与法规
二 天津日伪政权实施毒化活动的多角度分析
三 日伪政权在天津实施毒化罪行的危害
区域经济与社会生活
仓储与漕务:道咸之际漕粮海运的展开
一 引言
二 道光末年的河海并运
三 咸丰年间漕粮海运的再启与中止
四 漕粮海运下的督抚、州县与民众
五 小结
释“高利贷”:基于中国近代乡村之考察
一 众说纷纭的高利贷标准
二 超过民间社会认可的借贷利率才是高利贷
三 扩大和泛化高利贷政策及其反应
论近代山西茶商在鄂南的活动模式及其影响
一 山西茶商来到鄂南的时间及其生产活动
二 山西茶商在鄂南的活动模式
三 山西茶商鄂南活动模式的由来
四 山西茶商在鄂南活动模式及其影响
“讨价还价”:天津的同业公会与日用商品之价格管制(1946—1949)
一 “定价”:内战时期天津的价格管理体制及公会职责
二 “限价”:同业公会的议价与控价活动
三 “涨价”:通胀条件下同业公会的提价诉求
四 结论:政府限价与集体涨价的角力
民国时期豫西的械斗、打孽与蹚将
一 豫西的械斗、打孽与蹚将
二 暴力习俗形成的社会环境
三 从社会风气、文化教育管窥豫西暴力习俗的形成
集团生活与新礼俗
二 梁漱溟的“新礼俗”之梦
三 “集团生活”在北碚
四 梁漱溟模式与卢作孚模式辨析
五 余论
从冷清到热烈
一 “冷清”的节日
二 从集会阅兵到团拜联欢
三 “推动中心工作”的节日娱乐
四 现代节日与社会动员
文化与教育
维新运动时期《国闻报》《直报》关于科举改革的报道
一 前言
二 《国闻报》《直报》中的传统科举
三 《国闻报》《直报》有关科举改革的报道
四 天津社会的反应